時間接近二零五零年元旦,往年的元旦節都是被各種妖艷的節目霸占,而今年人們最期待的就是“熒惑號”跟“大天使號”的周更紀錄片。
一部是聯盟的“火星拓荒周記”,一部是聯邦的“土衛二探險周記”。
兩部紀錄片都由國家力量精心打造,動用價值數萬億的設備進行拍攝,專業航天員進行真實演繹,絕對是不看后悔一輩子的專業紀錄片。
兩國放送的第一集都是在25日,周六,正好是圣誕節,下一集就是兩天之后的元旦,別看已經過了五天時間,兩集紀錄片引起的風潮一點都沒有降低,反而讓討論的人越來越多。
不過到底是兩個國家的太空任務,不同的人肯定是有不同看法。
聯邦的人說“木衛二任務”牛批,畢竟是去人類從未踏足過的地方,這是0與1的區別,而且木衛二極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要是能證實的話,那就不是簡單計算數字的問題了,對于人類的意義來說非同凡響。
而聯盟的人則說“火星拓荒任務”牛批,跑到很遠的地方豎一桿旗根本就沒多大用,實際的應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聯邦那邊是0與1的區別的話,那這邊就是1與10000的關系了,讓人類真正的生活在外星球上,這才是重要的。
反正就是吵吵上了,不過目前來說聯盟這邊比較占優勢,因為兩個多月之后“熒惑號”就到火星了,到時候的紀錄片內容肯定能更加的豐富。
而“大天使號”卻要在路上走一年多,一年多之后到木衛二上待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不管有沒有收獲他們都要返航,因為不離開的話,他們可能就永遠回不來了。
這種節目豐富程度上的明顯差距是完全沒辦法的,誰讓他們跑了那么遠,而且一年多以后人們的喜好風向指不定會被帶偏到哪去呢。
這還算好的,如果是三十年前就打算登陸木衛二,可能這一趟就要十來年。
“……還是科技不夠發達,只能選擇一個重點,這是沒辦法的事,其實他們都是在為人類的未來努力。”
飛行器部門的技術主管楊帆慢斯條理的咽了嘴里的米飯,然后對著董清晨說道。
“馬上了,馬上技術就夠了,等我們的空天飛行器跟太空飛船造出來,到時候我們就在太陽系里遍地開花,所有的事都摻一腳。”董清晨一邊往嘴里扒飯一邊說道。
“呵呵,你小子……”
楊爺子笑呵呵的頓了頓,然后看向董清晨說道:“不過還真有可能,咱們深空集團還真有這個實力。”
今天董清晨在飛行器部門待了一上午,然后中午就一塊來食堂吃飯了,食堂的大屏幕上放著一些有關的新聞,正好就看到了這里。
楊帆今年已經是63歲,原來在國有的航天集團上班,因為身體原因早早就退休了,不過也正好給了董清晨機會,他承諾讓楊帆恢復健康,然后就招進了公司。
董清晨利用這種方法招收了不少這方面的老專家,他們也就是身體原因不允許他們做科研工作了,實際上各個都是寶貝,在董清晨讓他們恢復健康之后,他們馬上就投入到了飛行器的研發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