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戰斗鋼甲就真是純粹的龐然大物了,依舊是董清晨堅持的人形,但是身高已經達到了五米五。
大型戰斗鋼甲要求的是有人駕駛,所以這臺名為“泰坦”的人形機甲載有駕駛艙,就在胸口部位。
“泰坦”機甲沒有多余的腦袋,它的胸口駕駛艙就是它的“腦袋”,一切操縱就在里邊進行,而且也是使用虛擬現實設備進行操縱,不管無線設備多么先進,總不如零距離操縱來的延遲少。
由于不能使用熱兵器,槍炮什么的就別想了,所以董清晨給它配了一柄四米五長的船槳雙刃刀,掄起來見什么劈什么。
確定了設計方案,制造就一點問題沒有,公司內有大量的智能設備供他們使用,所以制造速度非常快。
董清晨他們很低調,但是其他戰隊的情況卻在不停的泄露出來,尤其是那些和十環聯盟的政府機構走的很近的企業,他們簡直就是在“奉旨泄密”,生怕外人不知道他們在制造什么。
今天是“內部人員冒死偷拍”、明天是“部分設計圖意外泄露”、后天就是“廢棄方案曝光”,吃瓜群眾們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瓜,讓他們吐槽“吃多了難受”。
不過嘴上說著難受,手下打字卻不停,紛紛表示非常過癮,見識到了什么叫做“被放飛的腦洞”。
事實上使用人形鋼甲的戰隊還真不少,畢竟現在機器人的技術很普及,不說家家都有吧,但是怎么說也已經批量生產了。
以前就算機器人用于軍事,那也是被限制的很厲害,所以很多軍工企業就想借著這個機會把機器人的作用好好展現一下。
雖然不能裝備熱兵器,但因為人形機器人的適用性和通用性,哪怕不裝備也能琢磨出一二來。
當然,也有那種比較保守的,人形在結構強度上確實不怎么樣,通用是它的特點,但同樣也是弱點,那就是平庸。
所以什么履帶戰車、輪式戰車、多足機器人等等也都紛紛亮相。
基本上就是什么樣式的陸地裝備都有,就是沒有飛行裝備。
因為不能使用熱兵器,連投射類的冷兵器都禁止了,所以飛行裝備就是BUG,干脆也禁了。
各國的第一次比賽都在9月份,深空戰隊的第一次戰斗在9月5日,算是聯盟這里的第一波。
時間很充足,并且中途他還有另一件事要辦,所以剛進9月份就乘坐他的“深空一號”去了太空軌道上的深空造船上。
深空科技公司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運輸船建造完成了。
量產型號的綜合運輸船長度達到了300米,屬于深空科技定義的三級運輸船,它的結構強度很大,因為董清晨考慮未來讓它進入大氣層。
它的船體內預留了反重力系統的安裝空間,如果結構強度不行的話,就算有了反重力系統也不安全。
能源裝置也是相匹配的三級核聚變核心,足夠日常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引擎是目前家園星明面上能制造的最好引擎,飛行速度可以加到百分之一光速,在太陽系內飛行絕對是夠用了。
這種速度去火星,加上安全加速和減速的時間,頂多兩天之內就能達到火星。
當然這里的“安全”是指注射過深空科技初級強化藥劑的人,他們的抗過載能力非常強,可以承受這會種G力。
一般沒有注射過強化劑的人,事實上一周之內也可以到達,比現在的飛船可快多了,基本相當于早期乘坐綠皮車從聯盟東部到西部的一趟來回旅程。
不過在無重力狀態下生活一個星期,滋味應該不怎么樣,沒有經過訓練的人肯定各種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