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
李奉寧回到樹妖姥姥建的樓閣,正撞見了燕赤霞。
“李道友,從哪回來?今晚沒你彈曲,似乎有點兒無聊。”燕赤霞笑道。
“去天佛寺雕佛像了。”
“唉,真好。”燕赤霞嘆了口氣:“李道友,我甚是羨慕你,能在修道之外,還能另外找到一份興趣。”
他一邊走回房間,一邊嘖嘖贊嘆李奉寧乃是真正的隱士,隱于民中,每日雕佛像,怡然自得。
李奉寧則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中,點燃了油燈,推開了窗,看到了一條小河映著皓月,靜靜流淌。
興趣么……
他取出了【碧玉琵琶】,對著窗外深秋夜景,輕撥琴弦。
樂聲隨著秋風,輕輕飄揚……
李奉寧則隨著樂聲唱著: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后,假裝你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游,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
……
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
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
……
鄰居的工人聽了,雖覺曲調新奇,聽著也舒心,但覺得就是沒有城里那賣藝的姑娘彈奏的夠味。
正如李奉寧覺得這方世界的曲子也余音繞梁,但那味兒,就是有點兒對不上他的胃口。
畢竟,他在前世生活了二十多年,在此處算是初來乍到,難免對這方世界有著一種疏離感。
……
次日,李奉寧與工人們照常開工。
李奉寧的雕塑技藝,經過工人的傳播,就是連監工的衙差也有所耳聞了。
于是,監工的衙差則安排他雕刻大雄寶殿的如來佛祖像。
這個如來佛祖像高一丈六尺,李奉寧按照前世的度量換算了一下,約莫五米多高,也即是大概相當于前世的兩層樓那么高。
李奉寧先用粉石在大石上勾畫好一個輪廓,然后便開始雕刻起來。
他的心中有點期待,雕刻完這個如來佛祖像后,會得什么獎勵。
……
“如來佛祖?”
武當山上,弟子一片嘩然。
普渡慈航將全真道場改為佛門道場后,過了數日后,便來武當派拜山。
雖然,普渡慈航在拜帖上書“拜山論道”云云,極有禮貌,但武當派上下都知道,這邪僧過來,是意味著什么。
果然,今日論道方才片刻,便已出現了雙方都難以辯倒對方的佛道爭執。
普渡慈航通了一翻禮數后,便硬與掌門抱樸真人斗起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