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出多少,又能賺多少?”
如無意外,應會是幾倍的利潤,但血本無歸也有可能……
李奉寧覺得其中道理太過復雜,不是知秋一葉這個外行人能懂的,便直接給他畫了個大餅。
更何況,知秋一葉乃修真之人,錢財乃是身外之物,就算虧錢,也是助他修行。
知秋一葉決定拿出一百兩支持。
李奉寧三人,一邊走,一邊商量日后盈利時,該如何分攤。
他們三人在市場中只買了一些雕刻的原材料。
因為價格昂貴,所以買得不多,只買夠雕刻出樣品的量。
玉石買的是和田玉,木料買的是檀香木,核買的是橄欖核。
這三樣原料因為可用來制作高端雕刻品,價格也是時漲時跌,一些富人單憑囤積這些原材料,再加上一定的炒作,高賣低買,也可獲得巨利。
當然,這種獲利方式目前以李奉寧三人的銀錢和經商水平,尚不敢嘗試。
……
李奉寧與二人分別,把雕刻的原材料帶回家中,便立即開始雕刻起來。
買來的和田玉,用來雕刻玉佩;檀香木,則主要用來雕刻木雕;已經處理過的橄欖核,便用來雕刻核雕。
在雕大型佛像時,千手觀音還要把一千只手雕刻出來。
但雕刻這些小型雕刻品時,則用不著雕刻一千只手,一般是最多只在觀音后方左右兩邊分別雕刻五只手,便已足夠。
李奉寧聚精會神,回想著顯化【千手觀音法相】時的感覺與神韻,用上了專門雕刻小型雕刻品的小刻刀,在原材料上細細雕刻起來。
夜幕降臨時,李奉寧呼出一口氣,收攝了心神,終于分別將玉佩、念珠、核雕的幾種式樣雕刻了出來。
……
第二天早上,李奉寧與知秋一葉、王波相約在一個酒樓用早餐。
他們坐在二樓,俯瞰下去,便是清晨漸漸熱鬧起來的街市。
他們打算用完早餐后,就去天佛寺談生意。
畢竟,天佛寺是金華城的大寺,其占了金華城八成的香火。
因為天佛寺有千手觀音顯靈,有不少金華府旁的縣鄉信眾,以及路經金華城的游客,專程到天佛寺求拜千手觀音。
李奉寧也從流向自己的香火愿力中看到,大多數求拜大型千手觀音佛像的信眾,都是在天佛寺中求拜的。
李奉寧正把一個蘸著醬汁的蝦餃放進嘴里,忽聽得街上有一陣誦經聲自遠方傳來。
斷斷續續,飄飄渺渺的。
過了一會兒后,知秋一葉也表情有異,顯然他也聽到了誦經聲。
當李奉寧把三籠蝦餃都下肚時,王波也聽到了誦經聲。
他們三人放下筷子,往樓下看去。
便看到了十多個和尚和女尼念著經,簇擁著四個和尚。
四個和尚則抬著一頂大轎,轎子的潔白簾子被拉開系起,旁人皆可看到轎中坐著何人。
李奉寧看著轎中之人,是一個女尼,頭披巾幗,身穿白衣,唇紅膚白。
不得不說,這女尼的扮相,和他在畫像中所見過的觀音菩薩,真的有**成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