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清濁未判,陰陽未分。
這是世界形成最初之階段,這時候的世界狀態,道門將之稱為“元始”、“無極”或“洪元”。
位于左方的上清靈寶天尊,手捧一幅“坎離匡廓圖”,象征混沌之后的世界狀態。
那時候,混沌始辨,清濁剖判,陰陽初分。輕清之氣上升為天,重濁之氣下沉為地,天地已成,但還沒有人。
這是世界形成的第二階段,這時候的世界狀態,道門將之稱為“混元”。
位于右方的太清道德天尊,手執一把太極神扇,象征的是天地開辟,陰陽分明后,天地繁衍出萬物的狀態。
那時候,萬物化生,天地間的生機開始盎然。
這便是世界形成的最終狀態了,這時候的世界狀態,道門將之稱為“太初”。
到了傍晚時分,李奉寧終于將道德天尊像雕好。
這是他雕好的第一個道像。
與雕好佛像時不同,雕好這個道像后,并沒有聽到什么聲音。
而是直接感覺靈臺一涼,一道信息流驟然涌入腦海中。
——【太極造化】
太清道德天尊代表的正是天地間的萬物化生。
李奉寧雕好了這個太清道德天尊像后,便得了【太極造化】之能。
“造化”分為“造”和“化”。
“造”即為萬物生長,變好的過程。
“化”即為萬物衰老,變壞的過程。
李奉寧得了【太極造化】之能后,一心想試試,便告別了長春道人等人,離開了清風觀。
找了一個無人的角落,顯化【迦樓羅法相】,向荒郊的一片森林飛去。
他對著一棵樹木,捏了一個道訣,施展了【太極造化】中的“造”之能。
一個小小的太極圖在這棵樹木上閃現,恰好圈著樹干。
下一刻,這棵樹木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長了起來,而且,樹枝上還吐出了嫩綠的樹芽。
李奉寧施展了“造”之能后,便又施展了【太極造化】中的“化”之能。
下一刻,這棵樹木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干了下去,樹枝上的樹葉紛紛枯黃落下。
隨即,李奉寧又再次對這棵樹施展了【太極造化】中的“造”之能。
下一瞬,這棵樹木原本干枯的樹干又再次呈現了生機,樹枝上又開始吐出樹芽。
李奉寧感覺到,三次施法中,第三次消耗的法力最多。
或許是因為,第一次施法,令樹木生長;第二次施法,令樹木老壞,本來就是天地間萬物造化的順過程。
而第三次施法,他讓一棵已然老壞的樹木,重新變得生機勃勃,這乃是天地間萬物造化的逆過程。
可以說,他的第三次施法,乃是逆天之舉動,因此便消耗了不少法力。
忽然,他聽到灌木叢有聲音一響。
是一只野兔。
不知【太極造化】之能對活物的效果如何……
李奉寧運起御物術,把野兔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