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嬴開召開了王庭會議。
嬴氏部落以王和庶長管理部落,大夫輔助。官位機構的設置,與大周王朝截然不同。
參加王庭會議的有太師鴻胥,大庶長墨荼,左庶長嬴夫,右庶長嬴坤,駟車庶長嬴沐,上大夫甘公,中大夫杜珀,公孫,下大夫孟咼,西吉,白毅。
這些王庭高官之中,只有主事軍政的駟車庶長不是部落族長,由嬴開從本部落之中選任。其余皆由部落族長兼職。
此時的嬴氏部落,還不能稱之為國。大周王朝時代,只有當部落的王被周王封為諸侯之后,這個部落才有資格稱為國,國名以封地命名,部落之王稱為國君。
嬴其只是接替嬴也做了西垂大夫,嬴氏部落現在還只是一個部落。
嬴氏部落由十個大分支部落組成,另外還有數十個小部落。
部落的王稱為族長,族長既是部落的最高首領,同時又在王庭之中任職,按照部落勢力強弱,分別擔任太師,庶長,大夫。
能在王庭中任職者,只有大部落的王,小部落的王沒有資格。
十個大分支部落之中,嬴開的部落勢力最強,其次是嬴夫的部落,嬴坤的部落,甘公的部落,鴻胥的部落。
鴻胥的部落雖然在勢力上只排在第五,卻占據著最為富庶之地,負擔著嬴氏部落王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供給。
所以,王庭專門為鴻胥部落的族長設了太師這么個高位。
太師一職是個虛職,地位比大庶長還要高,但有位無權,只給地位,不給權力,算是拉攏,同時也是制約。
王庭職位和部落之王,均實行世襲制,上一輩去世,下一輩接任。誰來接替,由上一輩選定,嬴開雖然是嬴氏部落之王,也無權干涉。
但對于犯了罪行的人,嬴開則有權召開部落族長會議,研究處置,卻只能剝奪王庭職位,免不掉族長和世族貴族的身份。
這就使得嬴開的用人權利,大打折扣,對那些貴族們少了些制約手段,管理起來,比較麻煩,難一形成統一的號令。
嬴開是一個胸有大志的王。
嬴也去世之后,本來應由長子世父繼任王位,但世父卻主動讓賢,讓嬴開繼任了王位和西垂大夫。
嬴開的夢想,是讓嬴氏部落進入諸侯行列,成為封疆之王,而不僅僅是個小小的西垂大夫。
要發展必須得改革舊制,推行新制。
但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的改革,一定會引起不滿和反抗,嬴開現在只是在左右庶長之上設了一個大庶長,就引得一片反對之聲。
大庶長一職極其重要,設了這一職位之后,文有大庶長墨荼,武有駟車庶長嬴沐,嬴開通過這二人,便可將王庭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反抗最激烈的,是左庶長嬴夫。這次改革,嬴夫所受的損害最大。
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兩人之下,雖然看起來只是后退了一位,但實情絕非如此,失之一位,差之千里。
墨荼雖是聞名天下的賢能之士,卻也是一個毫無根基之人。
議事大殿上,嬴開的臉色不太好看,嬴夫的臉色不太好看,太師鴻胥的臉色更不好看。
嬴開和嬴夫的臉色不好事出有因,鴻胥呢?
當然亦是事出有因。
在前五代王上的王庭,議事大殿上總是會有太師的一張專用桌案,桌案上放有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