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氏部落王庭議事大殿往南走三百米有一條小巷子,名叫太師巷,巷子中間部位有一處宏偉華麗的府邸,便是太師府。
王庭之中的所有官員,無論是庶長,還是大夫,沒有誰家的府邸能比得上太師府,與嬴開的王室相比,亦是毫不遜色。
鴻胥部落的經濟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鴻胥的部落有一個傳承,部落名以族長的名字命名。所以,部落的名字一直處于變化之中,換一個族長便換一個名字。
在嬴非子建立嬴氏部落之前,鴻胥先祖的部落還是一個獨立的部落。后來,嬴非子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將其歸于麾下。
鴻胥部落王城所在地名叫汧邑。
汧邑堪稱黃金寶地,不但土地肥沃,盛產糧食和水果,而且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尤其是擁有一個號稱周王朝規模最大儲量最豐的青銅礦。
周王朝時代,幾乎所有的貴重物品,還有軍隊士兵使用的武器,都是用青銅制造而成。
鴻胥部落坐擁大好礦產資源,與周王朝及周邊各個部落做貿易,可謂財源滾滾。
但是,有時候,錢太多并一定是件好事。
就像一只老虎和一只羊,老虎無論長得瘦還是長得肥都沒人敢惹,但一頭羊若是長得膘肥體壯,第一個被殺的,恐怕就是它。
遺憾的是,鴻胥不是老虎,而是一只羊,一只很肥的羊。
鴻胥部落成了周王朝和周邊部落嘴邊的肥肉。
由于距離較遠,且處于一群死敵的包圍之中,周王朝縱然有吞并鴻胥部落之心,卻也沒有這個膽,只能老老實實地做貿易。
一直對鴻胥虎視眈眈的,是嬴氏部落和西戎部落。
最后,嬴氏部落嬴了,鴻胥先祖率部歸于嬴氏部落,承擔了王庭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供給。
新任部落族長鴻胥是一個極有野心的人,從接任父親成為部落族長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了一個夢想,脫離嬴氏部落。
嬴開早就察覺了鴻胥的野心,知道他絕不是個甘居人下之人。
故而在老族長死去之后,雖保留了太師職位,卻取走了王庭上的太師專用桌案,想以此告誡鴻胥,不要有什么野心。
這一舉動,更加惹惱了鴻胥。
鴻胥從王庭議事大殿回來的時候,已近午時。
走進府門,鴻胥徑去門客室。
無論是周王朝,還是西部各個部落,官員們都喜歡豢養門客,并且得到了律法的許可。
門客是貴族地位和財富的象征,這些被養為門客的人,有些具有真才實學,可在關鍵的時候替主人辦事,有些卻是徒有其名,騙吃混喝。
門客的身份與家奴不同,不干雜役,可出謀略,可任保鏢,按其作用不同分為若干級。
最低一級只能做到溫飽,最高一級卻可食而有魚,出而有車。
鴻胥府中,養有門客三十六人,武十九人,文十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