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基地實驗室,何雨柱就暫時不用過去了。
第一階段的試驗已經結束了,接下來都是開始制造蜂窩移動通訊終端。
把這個設備普及到全國的單位上,估計最少要等到明年年底才可能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發跟測試。
張云龍在何雨柱昨天離開的時候就說給自己放個長假了。
現在何雨柱自然是打算更快速的進行斂財了。
為以后做準備,現在林妙妙的工廠只有電風扇這一個產物根本就有些不夠看了。
電視機,還有其他電器,何雨柱已經打算陸續推出了。
至于防偽防盜的方法自然是跟電風扇一樣了。
在關鍵的位置依舊采用鋁片保底,線路改造。
況且電視機可不會想電風扇那么好拆組裝的。
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默認的潛意識。
電視里里的構造可比電風扇復雜多了。
不是專業學電工維修的,根本就不會去拆開電視機去進行維修的。
何雨柱穿越前看的老電視劇,電影里經常可以看到。
那些老式電視機出現雪花,信號不好的時候。
人們總是會拿手拍,再或者去動天線。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電視線路跟內部的零件可能松動或者老化原因造成的。
當他從娛樂城離開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四點了。
接下來的目的地自然就是林妙妙的軋鋼廠了。
他要開始進行電視機的制造和組裝了。
輕車熟路,系統送的技術那都是深深印在何雨柱腦子里的。
到了工廠,林妙妙親自跟何雨柱兩人去了屬于他的車間。
在何雨柱造電視之前,兩人可是又進行了一番纏綿。
林妙妙帶著害羞的表情離開了車間。
而何雨柱便開始了自己第一臺電視的制造。
當然老式電視機的內膽才是制作工藝最難的地方。
加上這里的設備跟國外相比差距非常大,何雨柱知道。
如果不是系統給的技術,光是靠林妙妙提供的這些設備根本就無法制造出電視來。
這也是何雨柱再次覺得系統牛逼的地方。
電視機的內膽何雨柱花費了兩個小時才制造出來。
接下來就是整臺電視機的電源電路制作。
還有行場推動電路,視頻放大電路等等。
終于第一臺由何雨柱親自制造出來的電視機耗費了整整四個多小時。
而且根據系統提供的技術顯示。
何雨柱制造出來的電視,就算不連接閉路線也可以收到當地電視臺發出的信號。
從而讓買電視回家的人可以看到可以收到信號的幾個臺。
當然何雨柱可不會那么傻通過這種方式就直接把電視機給賣出去。
在電視機對外出售前,他可是要去閉路線路局談個合作才行。
要知道,后世的那些電視,幾乎都是跟各大視頻網站簽署了合作共贏的合同。
他們會在出廠前在智能電視里就安裝各大視頻網站的app。
然后這些視頻網站也會單獨為電視機品牌開通一個收費的渠道。
但這個年代互聯網還沒普及,更別提視頻app了。
但何雨柱的打算則是想跟現在的閉路線路局來個強強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