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雕刻出一輛馬車,從內到外把車廂掏空,里面用細長的刀雕出座位,茶臺,熏香底座,再細細的雕出馬車上的木紋紋理,小鈴鐺和花鳥裝飾。
馬車的門和窗子都是后面加上去的,可以打開,用了一塊小布料安上窗簾門簾。
再雕琢出兩匹駿馬,一絲不茍的刻出馬的長毛,馬耳朵的耳洞,馬鼻孔,連馬掌都配了馬蹄鐵上去,只是馬兒并不落地,在木馬下面做了平板裝了輪子。
又拿墨汁給馬車車身染成黑色,用朱砂給馬兒描上紅色,馬車精致絕倫,馬兒活靈活現。
最后再馬車底部刻上瓦特兩個小字,用了別人的發明給人署個名吧……
這時單單這輛小馬車已經是很少見的工藝品了。
然后去鐵匠那里定做了一些零件,兩個巴掌大的空心圓柱放蠟燭用,上面蓋子可打開,兩個盛水的圓柱,江嵐把蠟燭加熱變軟后放進底部的圓柱里,圓柱里鑲入一個活塞,當水加熱形成蒸汽后活塞右移,與活塞相連的木棍與馬車的四個輪軸中間設了一個小機關,可以圓形轉動,這樣馬車就可以自己跑起來。
這是比較簡單的蒸汽機原理,做一次很費時間,只雕刻馬車江嵐就雕了近半個月,覺得自己眼睛都要瞎了。
更不用說讓鐵匠轉門定制的各種零件,小而精致,那個活塞做廢了幾十個才做成了四個能和下面圓柱相匹配的。
一輛小馬車的鐵的成本都要五兩銀子,做成那些零件后鐵匠都覺得自己虧了,只是事前說定的不好反悔,江嵐決定除了再給小新做一個自己玩的,這東西只做這一個,太耗費精力了。
而且這么一個玩具本身不貴,貴的是超時代的創意,江嵐必然要開一個天價出來,這個機械原理如果讓懂行的人悟透,價值不是用銀子可以衡量的。
雖然這個時代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路不夠平坦,金屬類產業不夠發達,燃料供能也有一些不足,暫時發明不出來蒸汽火車,但是那些織機,輪船只要解決了供能的問題應該是可以運用的。
她相信以古人的智慧,她開了一個頭,總會有聰明人把它接下去,她現在就是個逃荒難民帶個娃,無權無勢,目前還沒錢,就不趟小型工業革命這趟渾水了。
江嵐其實是個沒有野心的人,當初自己孑然一身,也只希望有個家,后來看慣人性多變,也只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做個好人,她被孤兒院養大,不說別的,至少成年前衣食無憂,是實實在在受了社會福利的好處,她也想盡可能的回饋回去。
她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和家庭,讓小孩子有父有母,別像她一樣小時候活得那么苦,所以她以各門課程都近乎滿分的成績去了警校,且在大四的時候就因為表現優秀出過一些特殊任務。
只是剛畢業一星期,就出了意外來到這里。
現在她有了小新,和小新有了一個家,她覺得這已經很幸福了,小新笑著哭著抱著她的時候,那種被需要互相依靠的溫暖的家的感覺,是她從未體會過的,有時候她覺得,不是小新離不開她,而是她離不開小新,那個小小的人兒,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比她自己都重要。
小新看到會跑的小馬車喜歡的圍著小馬車轉圈,還想去摸摸,點蠟燭的地方江嵐做了擋板,厚厚的不至于摸到燙手,只是還有些熱,江嵐提醒了小新。
小新玩的過程中江嵐又發現了一些隱患,例如小火車如果跑的太遠會撞到墻,蠟燭就有可能流出來造成火災隱患,江嵐給裝蠟燭的圓柱蓋子加了一圈內襯,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打開。
又加做了底部圓形軌道,像火車軌道那種,讓它自己轉圈圈。
江嵐準備把它拿到府城去賣,臨昌所屬的府城是大庸府,租車去也要三個時辰,且這個并不能確定要多久能賣出去,少不得要呆在府城幾天,家里有些事要提前安排一下。
徒弟那里好辦,布置一下訓練任務就可以了。
趙云峰已經扎了一個多月馬步,江嵐覺得他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訓練了,后山有座千米左右的山,剛好可以用,但是小新得帶上,她們母子倆從來沒有分開超過一天一夜過,只是賣東西的時候帶著孩子多少有些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