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上的萬歷皇帝和官員見到這一幕皆是目瞪口呆,這種投槍技術已經升上藝的程度,這種變態的投擲術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投完標槍的青木旗戰士踏著整齊的正步走來,路過槍林有序的取走自己的標槍,陣型絲毫不亂。
這是一支攻擊力十足的勁旅,剛才戚繼光已經被銳金旗的華麗馬術震撼了,這次更是被青木旗的投擲技藝驚呆了,他暗自計算若是同樣數量的戚家軍遇到神朝軍這兩旗戰士,得到的答案即便勝利亦是慘勝。
接著是戊土旗方陣登場,每個戊土旗的戰士都是身高八九尺的壯漢,所以戊土旗的擴員是最難的。在這個吃不飽的年代,一般男子都稱自己為七尺男兒。身高能長到八、九尺的男子殊為不易,所以戊土旗只擴展了百人出頭。
之所以要身高八九尺大漢,因為他們扛著的長一米四、寬八十公分的的巨盾全部是精鐵打制,凈重百十斤,及時是武林高手也難以長時間舉著,更何況耍起來。
沒錯,這盾面不僅可以防御,還可以進攻。盾牌下沿如鐵鏟狀,鋒利無比。既可以牢牢插入地面擋住騎兵沖擊,亦可以用盾牌下沿盾擊。盾面中心打磨光滑如鏡可以反光,在烈日下可以給沖鋒的敵軍造成困擾,給己方的部隊以強光支援。
這群鐵塔一般的男子,光是站著一起就給人以力霸蓋世震九霄的氣勢。舉著大盾的戊土旗方陣如同多重羅生門,防御無雙。配合著壯漢們擂鼓般的正步聲,仿佛重型推土機一般,敢于擋在前方的敵人都會被其碾壓成渣。
三百戊土旗方陣,行至正陽門三十步時開始變換陣型,由于盾面光滑可以反光,一般情況下盾面都用獸面紅布罩著,御敵時才扯下紅布。
此時部分盾面已經扯下獸面紅布,紅黑相間的盾林在戊土旗戰士們井然有序的操作下顯示著不同文字,最后連在一起,由播音員劉慶元聲情并茂道:“善守者藏與九地之下,永護大明。神朝軍戊土旗戰士們這是在用行動告訴朝廷,他們就是大明磐石,有他們在大明江山穩如磐石。壯哉!我大明江山。壯哉!我神朝軍戊土旗!”
戊土旗方陣后面是玄水旗,玄水旗戰士乃水中蛟龍,在岸上確實演練不出來他們真正的水平,即便如此他們變換多段的連弩速射,亦是讓正陽樓上的君臣嘆為觀止。
最后出場壓軸乃是焰光旗,領陣之人乃是王明月。此時的王明月頭戴一頂熟鋼獅子盔,腦袋后留著一顆紅纓;身披一副鐵葉攢成鎧甲;腰系一條金獸面束帶,前后兩面青銅護心鏡;上籠著一領緋紅團花袍,上面垂兩條綠絨縷領帶;下穿一支斜皮氣跨靴。
銀色華麗的盔甲緊緊包裹著她的身體,那凹凸有致的身材在一襲紅衣襯托下驚艷世人,美人側目冷若冰霜,英姿勃發欲上戰場廝殺。
焰光旗方陣清一色的弗朗機鳥銃,行至正陽門五十步,王明月一聲令下,焰光旗的戰士將腰中竹筒丟向空中,紛紛舉槍射擊命中,竹筒中裝著特質火藥粉,即使在白天亦是能看清燃燒火光。
一批批竹筒不斷拋射空中被準確射擊點燃,在天空中形成一個個美麗的字符。白晝煙花大明君臣還是第一次見。但是焰光旗戰士能這般有節奏地精準無誤地算好射擊,將竹筒中的藥粉連成一個個絢麗的文字,這射擊技術簡直如鬼神般。
這一隊火器戰士在戰場上絕對是殺戮機器,以一抵十不成問題。這些文字組成了一句話“上攻者伏于九天之上,開疆拓土!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之所以打出這樣的字,楊凡就是要告訴在座的君臣,咱們大明從今天開始不在被動挨打,咱們要打出去,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