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算是一艘科考船,雖然沒有任何攻擊武器,但是具有不錯磁能和重力雙重防護罩保護,有不錯的防御能力,還能夠忍受相當的極寒和極熱環境。”
李牧白帶著他們參觀了一圈,最后來到了前端的駕駛艙內。
通過廣角舷窗看去,可以看到地核球體通紅的流體物質緩緩的流動著,“飛鳥號”飛船已經非常接近地核了,楊光感覺到它的某種能量防護罩已經啟動。
現在飛船處于隱形狀態之中,在故意七彎八拐的飛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已經完全不用擔心被人察覺他們的目的地,更不會想到他們的目的地竟然會是地核外的圓環裝置。
所有人都已經換上了防護服,準備登上圓環裝置上確定的具體地點一探究竟。
地核能量圓環直徑達到了近七千公里,展開之后平均厚度也有近五公里,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龐然大物。
這種以最大程度利用地核能量為目的的圓環裝置曾經被無數次勘察過,但是對它的研究卻并沒有多少收獲。
這是一種極度堅硬的耐高溫物質,內部的機動結構似乎極其簡單,并沒有多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地核圓環裝置所使用的材質,其中的許多元素目前在地球上還未曾發現過。
正是由于它的材質獨特,一些檢定年代的科學方法對它毫不適用,也不知道這個偉大的裝置到底存在了多少億年。
圓環面向地核的一面是一些能夠吸收各種能量的面板,圓環之中另有無線能量傳輸裝置,這些巨大的能量似乎是被傳輸到了某種異空間內存儲了起來,通過能量提取器對這些能量加以利用。
這樣的能量提取器在地下世界已經發現了數百個,而且絕大部分還能正常運用,甚至轉移到地面世界之后,同樣可以使用。
后來才知道,這種提取器的使用是完全不受距離限制的。
而各大都市的高能武器防御系統,以及許許多多的重工業所需的能量,甚至某些大型飛船,其實就是由這個地核圓環裝置所提供的。
可以說,這個年代不明的地核圓環裝置經過以億年計的歷史跨度之后,目前為止仍然在造福著整個人類文明。
聽了張瑾的簡單介紹之后,楊光不由覺得頭皮發麻,被這些古人類文明的偉大深深震撼了,說它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奇跡也不為過吧。
光是這個圓環裝置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就很想象是從何而來的,如果是從地球內部開采出來的話,只怕把整個地球翻一個遍都湊不齊這么多的稀有材料。
這時飛鳥號已經抵達了圓環裝置展開的這個半球,紅色的地核被遮擋住了,周圍一下陷入了相對的黑暗之中。
“好了,我們到了。”張遠山確認了一下坐標。
飛船在離圓環表面百米處靜止了下來,開始使用各種探測波對坐標所在進行勘探。
可是探測的結果卻令人失望,似乎這個地方和之前對圓環探測的結果沒有什么不同,只能看到那些極簡的機動構造,并沒有文明遺跡的痕跡。
“我們還是下去看看吧。”
李牧白話音剛落,所有人一下被飛船傳送到了圓環裝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