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蘇青不知道支持燈保持明亮的能源是什么。
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電梯竟然還沒有停運,好像依舊可以運行。
不過蘇青不敢貿然乘坐。
此時,蘇青頭頂的日光燈管一閃一滅。眼前是通往另一層的扶梯。
扶梯旁的框架廣告只剩下空白。滿地都是報紙碎屑,好像好幾年沒人打掃似的。
可以確定了,這是最早時候的“1號線”。
憑借這頭頂一閃一滅的日光燈管光線,蘇青看到四周俄式的粗大立柱撐起極高的頂部。
地面是磨得極其光滑的水磨石,樓梯兩側是刷了綠漆的鐵欄桿,而那提示地鐵列車序號的告示牌已經破舊不堪,用紅色油漆刷著“1號線”。
按照道理,全北京的地鐵原本應該是全新的4號線,是引進技術的新地鐵,而且蘇青也是從“4號線”的施工場地進入的。
但是蘇青現在所見的一切都是北京最老的地鐵線“1號線”的模樣。
因為最初的“1號線”,它就是又破又舊,建筑是老舊的俄式風格,宏大而空曠,月臺上總好像流淌著冷風,日光燈管的照明總是讓人臉色慘白。
蘇青嘗試性的想到另外的樓層,卻發現不管他向上還是向下走,最后到達的樓層只有這個車站。
這似乎就是傳說中的ElasticPerspective(莫比烏斯環樓梯),沒有起點和終點,只有無限的輪回。
地鐵站里空蕩蕩的看不到人影。周圍不斷重復閃過相同的場景。
空白的廣告位,滿地的碎報紙,還有油漆剝落的路標牌。
此刻蘇青發現,往日時候一直顯得擁擠得不堪忍受的地鐵站居竟然如此龐大,就像是個巨大的迷宮。
周圍所有的路標牌,都指向他剛才去過的那個月臺,上面清晰地標著“通往地鐵”。
這里正確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條,就是回到剛才的月臺。
但蘇青發現,這里明顯有過人類活動的跡象。這里的灰塵飛揚的痕跡十分清晰,好像剛剛有人從這里奔跑而過。
不過整個地鐵站中,沒有其他的聲音,也沒有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蘇青緩緩的重新回到月臺。
此時行走產生的微弱的氣流,竟然也能帶起一路上無數的碎報紙,他身后又無數濃重的灰塵在飛舞。
灰塵之下,是已經剝落發黃的斑駁墻體,吊頂的上世紀的石灰頂棚若隱若現。
這里沒有任何的現代氣息,從地上的報紙碎片上蘇青看到的它的發行時間。
上面赫然印刷著,19世紀70年代。
眼下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之前蘇青進入這片空間的入口——那一處月臺。
此時,通往月臺的道路上,蘇青突然感知到一種陰涼的氣息,就像是鑿開古墓的瞬間,往往會噴射出的青色氣流。
那是積蓄了多年的、腐朽死亡的氣味。
“噠…噠…噠…”
這是一個腳步聲,蘇青能確定這不是他的腳步的頻率。
眼下他的身后,似乎緊跟著一個不存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