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的趙子彤一進門,
就看到孫少芬在家里坐立不安地,走來走去。
“媽。我回來了。”
趙子彤把好不容易從高利貸手里搶回來行李箱放好,
齊齊整整地擺在一個角落里。
“感謝老天爺保佑,讓我女兒毫發無算的回來了!”
孫少芬雙手合十,神色虔誠,嘴里念念叨叨的,
她是個廣東潮汕人,很信神明,
初一十五都要拜神的,逢年過節更是香火不斷。
“媽,求神不如求己!”見狀,趙子彤無奈地說道。
她是無神論者,從來都不信命運和鬼神。
將希望寄托于老天爺和觀音菩薩,
不如拿那些燒香的錢多買幾本書看看。
投資自己永遠比拜神求佛有用。
“你這丫頭,不能對神明不敬!”
孫少芬眼看自己女兒又要開始胡說八道了,
趕緊捂住她的嘴巴,嘴里神神叨叨:
“神明莫怪,神明莫怪,小女孩不懂事!”
趙子彤沒有繼續反駁她。
反正自己的阿媽有宗教信仰也是好事。
至少這樣的人是不會做什么壞事的。
“對了,媽,你今天回去做籠屋拿什么?”
趙子彤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問自己媽媽。
什么東西那么重要?
能讓膽小如鼠的孫少芬不顧一切回去?
“是你姥姥留給我的嫁妝。”
孫少芬拿出一只綠色的翡翠手鐲。
那翡翠手鐲,要種有種,要水有水,
顏色還是難得一見的正陽綠。
趙子彤眼前一亮,
這種貨,可是翡翠里的行家貨。
趙子彤之前有個客戶的太太就有類似的。
像這種成色鐘水的翡翠手鐲,在拍賣行都是能上百萬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家也是大戶人家。”
“后來因為歷史的一些原因,我們被扣上了資本家的帽子。”
“你姥姥姥爺都死得很慘,這也是我不想回去大陸的原因之一。”
提起往事,孫少芬很是傷感。
“當年我的嫁妝都有好幾箱。”
想起當年自己出嫁時候的風光,孫少芬還是有些得意。
“不過,后來逃來香港的時候,就只有隨身的幾件了。”
“再后來,為了生存,我把你姥爺姥姥留給我的東西都當掉了。”
“唯一舍不得到就是這只翡翠手鐲。”
“這是我出嫁當天,你姥姥親自幫我帶上的。”
孫少芬摸著那個翡翠手鐲,
想著出嫁那天,父母對自己說的話。
“希望你能和文強舉案齊眉,攜手與共,早生貴子,白頭到老。”
一幕幕,猶如昨日重現。
一轉眼,快三十年過去了。
全家人的命運也在1966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二十歲之前的美好歲月,也隨著那場動蕩一去不復返。
原本以為,跟著丈夫來到香港之后,日子會越過越好,誰知道造化弄人。
“唉……”
想到這里,孫少芬嘆了一口氣。
這一聲嘆息包含了太多的東西。
“彤彤,這個翡翠手鐲我一直藏得很好,你爸爸不知道的。”
“現在你要做生意沒有錢,你把這個拿去典當行當掉吧。”
雖然很不舍得,孫少芬為了支持女兒的事業,還是忍痛割愛。
“媽,你不用擔心,有我在,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趙子彤握住她媽媽的手,柔聲安慰道。
一開始,趙子彤對孫少芬的感情帶著幾分疏離。
有原主原本的情緒在,也有剛來90年代香港的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