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大學,尤其是知名的大學和一些熱門的專業,都是非常難申請的。
因為和你一起競爭的還有大陸高考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那些學神和a-levels、sat、ib等學霸。
于文茵不好打擊趙子彤,就把這些困難先說了。
看她一臉認真的樣子,于文茵脫口而出:
“這樣吧,晚上我去你家里找你,再和你詳細說。”
“嗯,那就拜托你啦,文曲茵,希望可以沾沾你學霸的光啊。”
趙子彤舉起自己的凍檸茶跟于文茵碰了一下。
送走了于文茵,趙子彤站在天橋上,看著匯豐銀行大廈的恒生指數發呆。
后世的她是參加過高考的。
她參加的是2007年的廣東省高考。
但是她從來都沒有想過去申請香港的大學。
原因很簡單:
連讀內地的大學都要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她。
付不起香港大學高額的學費和一年好幾萬的生活費。
后來她有個同班同學申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
她才知道去香港讀大學不僅僅是學費貴,分數也是高的出奇。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收生的高考分數基本都在中國人民大學線以上,
申請獎學金生的分數線直接就超過清華北大的分數線。
香港城市大學相對比較低,但高出一本線上幾十分還是要的。
不僅學習成績要好,英語也要好。
但是,在小縣城讀高中的趙子彤。
學的就是啞巴英語。
聽說讀寫,她最厲害的就是寫。
后來出來社會以后,她才專門去外面的機構惡補了聽說讀。
而申請香港的大學,是要進行英語面試的。
特別是想要報考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這兩所大學的學生。
英文面試要至少要基本過關。
雖說大家普遍覺得面試不是很重要,
只要高考成績夠牛逼,面試可以走過場,
但如果面試太爛的話,直接會被校方勸退。
因為香港廣東話和英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看課本)寫作(寫paper)口語(做presentation、各種面試)這些都用到英語,
英語不好的話,真的不會學得很吃力。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經濟問題。
除非你高考分高到令人發指,
比如省狀元或者前三名的什么的,
這樣才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申請獎學金。
不然家庭條件一般真的不要隨隨便便就想著去香港讀大學。
在香港讀書,對大陸的一個中產家庭都還是挺吃力的。
更何況是趙子彤這種父母雙亡,
連高中學費都是自己做暑期工賺來的。
她讀大學就更不用說了,沒錢只好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
而生活費也是自己賣《英語周報》和做家教得來的。
在香港讀書,學費就是一大筆不小的負擔。
而在香港這個寸金寸土的地方,住宿費真的很貴。
生活費如果省吃儉用一些還是勉強過得去。
但是物價絕對比內地高出一截。
比如同樣是叉燒飯,
深圳這邊是15塊錢一份。
香港就可以50塊錢一份,
差不多是三倍。
更重要的是學費加生活費只是底線,
學校很多機會和項目都需要經濟支持。
如果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搞得大學四年過得很壓抑,實在是不劃算。
不過相對于內地學生,
香港的大學對香港戶籍的學生友好多了。
這就相當于北京大學對北京戶口的學生來說友好很多。
雖然兩個地方的制度不一樣,但是戶籍保護嘛。
全世界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