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先這樣了,卓律師,夜深了,你也早點回去吧。”
說完,她穿著拖鞋“踏踏踏”像一陣小龍卷風一樣就上樓去了。
剩下卓振風一個人在銅鑼灣的街頭風中凌亂。
回到房間的趙子彤托著腮在想事情,看那樣子,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就是一位為愛傷神發少女。
但其實她在思索的不是情情愛愛的事情,而且香港des考試和百佳超市的新鮮衛生。
突然,她好像想起來什么似的,心開始砰砰跳。
對了,之前看過一個段子,是關于內地高考和des考試難度的。
好像當時微博上的數據是說:
香港那一年參加高考的共有差不多5萬多人名學校考生及5千多名自修生出席文憑試,
最終約有差不多2千人考取大學最低要求,
而今年全港資助大學學額約有15,000個,
換言之,大約1.24人爭一個資助學士學位名額。
具體數字她記得不太清楚了,但是那句結論她記得清清楚楚。
“這入學概率真的比內地高太太太太多了。”
“參加考試的人,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都能上本科,實名羨慕香港高考生。”
三分之一可以上本科呀,趙子彤做夢都能笑醒。
這里說得香港本科其實就相當于大陸的211和985大學。
也就是說,香港的重本率是35%!
真的比內地高多好多好多!
而趙子彤記得當年他們那所學校的重本率才5%。
就是100個人當中才有5個人考上重點大學。
而珠三角地區那些教育比較發達地區,重本率最高的也才15%。
而全國的錄取率就更慘了,
清北的錄取率才0.03%,
就是全國1萬個人里面才有3個清華北大的學生。
簡直就是萬里挑一。
211大學和985大學的錄取率也很低,
才0.8%,
就是1000個人里面,才有8個人能上985大學。
看到香港的錄取率,再看看內地的錄取率。
唉,不提也罷,說多了都是淚……
之前實名羨慕的對象,想不到今天換成成了自己。
趙子彤又翻了一下于文茵帶來的招考范圍和選修科目。
“dse考試有4門必考科目,分別是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和通識課。”
“同時提供20門選修科目供學生選擇。”
“最終根據各所大學、專業要求,學生可以擇優選擇5-6門科目的成績去申請大學。”
特別要提到這個選修科目,竟然有20個選擇!
相比內地的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的六科選擇多了很多。
香港的選修科目簡直就是豐富得有點夸張:
除了有“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和內地一樣的傳統六科。
還有比較新穎的,比如:
“中國文學、英國文學、經濟、組合科學、會計和財務概率、科技與生活。資訊和通訊技術,旅游和款待。”
還有一些比較特別一些的,比如:
“宗教與倫理”
“健康管理和社會關懷”
這兩個考的是什么鬼?
這兩科趙子彤是聽都沒聽過。
還有對藝術體育生友好的選項:
“音樂、視覺藝術、體育”這三個選修科目。
所以,香港的高考自主選擇性很強,
選修完全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課程來考試。
今天喝了不少酒,她的腦袋有點昏昏沉沉。
望著窗戶外面的香港街道,她有些心思浮動。
迷迷糊糊中,她又想起一則后世見過的有關香港高考vs內地高考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