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彤恍然大悟。
原來這個才是商鋪沒有被轉手出去的真正原因。
哪個做生意的人會喜歡惹上黑社會和放高利貸的?
做生意就是和氣才能生財。
就這樣一家店鋪,每天都睡著幾個討債的人,
位置再好,人家也不敢接盤……
“那盤下這個店鋪,大概需要多少錢?”
趙子彤不迷信,也不怕這些追債的。
追債的有什么好怕的,現在不就正在和自己喝酒吃宵夜嗎?
大家都是人,又不是神和鬼。
既然都是人,就總有辦法可以搞得定的。
追債的就更加簡單了,只要有錢就能解決。
所以,趙子彤才喜歡錢。
因為這個世界上,90%的事情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剩下那10%,就算不能用錢解決,但是有錢會好過很多……
比如談戀愛吧,這個不能用錢來解決。
但是失戀以后,
想要分手快樂。
不想過冬厭倦沉重,
就飛去熱帶的島嶼游泳。
沒錢,
怎么去馬爾代夫游泳?
那簡直就是雙重打擊。
沒錢,只能喝一杯咖啡暖手……
李國強以為她也是隨口問,也就隨口答道:
“包括裝修什么七七八八最起碼要30萬。”
30萬?
這可不是小數目。
如果趙子彤可以繼續做水客。
30萬,
她一個月就可以賺到。
趙子彤對做水客沒有一點的負罪感。
因為她所知道的電器大王,也是后來的房地產大王。
早期就是靠倒騰電器產品發家的。
后世的連鎖電器公司大佬——黃老板,就是早期有名的“水客”。
他白手起家從最開始做電器零售,到投資房地產。
看黃老板的前半生,除了抓馬的劇情,
他跌宕起伏的三十年也順應了中國早期商業資本發展史。
1986年底,黃老板盤下了北京珠市口的一家服裝店,
后來改為電器商店,這就是后來和蘇寧齊名的電器店。
這一年黃老板還只有18歲,這家電器店就是他事業的起點。
在這家電器店之前,黃老板已經倒騰了很多年的進口電器。
當時國內為了發展生產,外匯多數被用來購買緊缺物資,
這導致當時國內對進口產品的審批是比較嚴格的。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第一次騰飛。
一方面人民大眾希望用上更好的產品,
另一方面是國內生產不了,也還不讓進口的現實情況。
當時國內能買到的家用電器和國外的存在著巨大差距,
完全不像現在都是全球同步上市。
早在60年代,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國家就有彩色的電視節目了
而中國在80年初,仍然只能在友誼商店憑票買到黑白的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