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大廈樓高70米,共13層,而大廈的九樓是匯豐銀行總司理的寓所,當時匯豐銀行第三代大廈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筑物。也是香港第一座裝有空調的建筑物。”
哇……
1935年,就有空調了???
香港的繁榮真是趙子彤的想象,不要說1935年了,就是現在1991年了,大陸能用得起空調的大樓,還是非常少的。
于文茵講起這個,就好像父母在跟其他家長介紹自己孩子取的榮譽一樣自豪。
看來,于文茵是真的很喜歡古建筑啊。
“80年代初,國際上已經初步形成了近現代建筑保護的意識。如此優秀的建筑物,要拆除不僅是建筑史上的一大損失,也是香港建圈的一大恥辱!”
于文茵憤憤不平:“可是港英政府完全不顧我們香港人的建筑記憶,肆無忌憚地把這些美好的建筑物都拆除了!”
見趙子彤感興趣,于文茵從抽屜里拿出了一本大大的相冊,里面都是香港30——40年代的古建筑。
“這是香港?看著怎么那么像老上海?”趙子彤看著相冊上一張張古老的歐式建筑的圖片有些吃驚。
“是的,香港曾經和上海一樣,擁有大量的優秀的近現代歷史建筑。但是從70年代開始,港英政府為了賣地賺錢,團滅了這些優秀的建筑。”
于文茵的臉上都是惋惜和悲憤:
“這是這些優秀建筑的悲哀,也是香港人民的悲哀。”
“香港海事處總部大樓建于1906年,這個優秀的建筑拆卸前就已經屬于一級歷史建筑。然而港英政府還是于1981年決定拆除此建筑。”
于文茵指著其中一張頗具歐式風情的古建筑黑白照片說道。
“香港的第三代郵政總局建于1911年,1976年拆除的時候曾經遭到保護我們古建筑協會的強烈反對。然而港英政府置若罔聞。我們普通的香港民眾基本上很難動搖政府的政策。”
說到這里,于文茵長嘆了一口氣:
“還有這個尖沙咀火車站,也在1978年被拆除了”
“當時為了阻止車站被拆毀。香港古跡學會曾于1978年2月籌集了15000個簽名,直接向英國女王伊莉莎伯二世請愿,希望王室干預。”
“最后,王室竟然做出了讓拆毀工程于48小時內開始的決定!”
于文茵是惋惜,也是憤怒!
趙子彤雖然不是很能理解于文茵的情緒,但是她也明白一個道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香港人視若珍寶的城市記憶,英國人完全不在乎。
只要妨礙英國人掙錢的東西,通通一律拆除。
英國人真的不懂歷史建筑的重要性么?
顯然不是的,英國1882年就已經有了《古跡保護法》開始保護古建筑。到二戰后更是大規模的將歷史建筑列入保護名單。
在港英政府大規模的拆除以后,如今香港近現代歷史建筑在數量和質量,已經遠遠無法和天津,青島,武漢,廈門,濟南,廣州這些城市相提并論了。
更不要說上海了。
而現在竟然還有一些香港的年輕人揮舞英國國旗,緬懷港英時代。
真是讓人可笑又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