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公輸步領了罰旨,默默來到藏書閣。
藏書閣共有七層,平日書院弟子來這賞閱,查書問典,都是前六層,可唯獨第七層不會有人去。
公輸步得知第七層不會有人來,心中失落。
其他師兄弟還好,但見不到乩月,未免孤寂。
但他卻不知,這藏書閣藏了許多珍貴的寶書,對御法修煉大有用處。
這一處罰,雖是歸百余所說,實則是掌門竇讎的旨意。
他見這孩子年紀雖小,但心地善良,義氣凜然,面對螳螂公不但不懼,還顧著他人性命,乃是俠義中人,料想這孩子他日定有一番成就,是以極愿培養他。
這藏書閣第七層未經允許只有書院長老以及掌門才能進,
看似懲罰,卻是嘉獎。
大可借此機會,博覽群書,修身慎行,提升自己修為。
公輸步年紀尚小,自是領會不到這一點。
且說這日公輸步來到第七層,
但見滿屋灰垢,塵封已久,無人看管。
公輸步打掃出住所,又去抄了要訣,左右無事,看著這滿閣的圖書,心中好奇,于是翻開一些書來看。
這些書大多都是講御法要領,類分諸多,有者講兩者協調之術,有者則
講基本御法,中等御法,還有上等御法,此類書層出不窮。
公輸步翻看了幾頁,
一讀之下,但覺感覺深奧的要義竟讀通了許多,
甚者,
能覺察出書中所記載之紕漏,又或不詳盡之處。
他讀著讀著,腦中不禁又浮現出在后山洞中螳螂公逼迫他背過的卷譜。
那些字句他日日記誦,這時不招而自呼而出,清晰地展現在他眼前。
公輸步急忙搖頭,長老都說了這是至邪之功,我怎么又去想了,難不成我以后也要去害人?思之極怕,決心摒棄,
但越是如此,越是難以忘記,反而在腦中揮之不去,越記越牢,到了后來竟情不自禁地照著卷譜在心中默背了出來。
背著背著就開始盤坐修煉。
他本來氣悶煩躁,身心疲憊。
誰知這一座之下,水木明瑟,神游天外。
他憶起了螳螂公修煉此法術時的情景,暗暗納罕,“為什么螳螂公練此功的時候氣血阻塞,痛苦無比,而我卻覺得全身通泰,越練越是精神?”
公輸步雖奇,但實在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這個《眾生譜》格外的神奇,絕非像是什么邪世異術。
原來《眾生譜》創自一位奇人異士,這位奇人深居幽島,常年與飛鳥走獸為伍,合大自然于一體,從中領悟了御令術的奇特奧妙,創下這《眾生譜》。
“眾生”為佛語,天下茫茫,集眾緣所生。
然而《眾生譜》雖然深奧精微,卻是一門對悟和心境要求都極苛刻的法術奇功,這《眾生譜》取之于自然,修習者不僅得是聰明伶俐之人,還須得摒除一切俗慮雜念,做到心無旁騖,內心一片明凈。
天下天賦凜然,絕頂聰明的不少,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心無雜念,一塵不染?
然而那位奇人寫下這門法術寶典的時候也不曾想到,這部寶典流傳到后世,許多御常紛紛搶之修行,無不走火入魔,螳螂公心中“貪”念太強,正是犯了修行《眾生譜》的大忌。
螳螂公勉力修行,全憑他心智高人一等,心念堅定。
然而公輸步不僅悟性頗高,最重要的是他懵懂年幼,心境淳樸,又居于世外,內心無世俗雜慮,修習更是被迫而行,毫無“貪”念,是以別人遇到的大難他都未遇到,竟是一帆風順。
此番際遇不便說后無來者,但必然是前無古人了。
公輸步這一練便是欲罷不能,只覺踔厲風發,待他醒來已過了數個時辰。只見太陽初升,已然過了一夜。
公輸步但覺全身氣息滿載,神清氣爽,昨日的疲憊已大去。
但奇怪的是,修行竟然毫無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