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宮。
李二陛下并不二。
時貞觀六年,距那貞觀七年也不遠也。
天下安享太平已過六年之久,自他李二開創貞觀之治以來,百姓得以安寧歲末。
李二自詡明君,以示當初玄武門事變之事正確。
別人是挑燈夜讀,十年寒窗只為一朝謀一功名在身,讀得千百書卷也只為做官有成。
他李二挑燈則是連夜批閱奏章,眼看寒冬將至,各處皆有奏章來呈,言有受災之趨。
“朕自感天命于身,威臨八荒**,也以人為鏡勵精圖治,可奈何草原未解,百姓未富,天下也未曾安寧啊。”
李二心里苦。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身為秦王的李二發動玄武門事變,八月九日登記為太宗。
時任突厥可汗的頡利可汗率十余萬人,南下進攻涇州,而后一路挺進武功,大唐長安受到威脅,于是戒嚴。
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軍隊攻擊高陵,李二派出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御突厥。
此后。
八月三十日,李二便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立刻斬殺白馬立盟。
史稱渭水之盟。
之后,頡利可汗率兵返回,一場大戰終于偃旗息鼓。
本以為遭此劫后自家小日子能好過一些,畢竟劫數已經挺過,應該來說大有裨益才是。
可是,李二覺得上天仿佛在跟他開玩笑一樣。
貞觀二年。
京師蝗災起,蝗群如那烏云密布般席卷大唐。
遂又遭災。
李二陛下心里萬般苦澀。
不過也不后悔。
“陛下,夜已深了,不如先去歇息吧?”
內侍太監王德提醒道:“明兒再去批閱這些奏章?”
“幾時了?”李二皺起眉頭一問。
自古明君多勤勉。
李二對此深有感觸,這明君也不好做啊。
不過他沒辦法。
若是不想遺臭萬年,便只能做個明君流傳千古,否則弒父殺兄謀朝篡位的名聲是免不了。
倘若成為一代明君,便可遮掩這些瑕疵。
“回陛下,已是戍時了。”王德急忙說到,這個點已經很晚了。
戍時乃是晚上七點至九點。
在古代已是很晚了。
李二沉吟片刻,然后道:“走吧,去觀音婢那里吧。”
這偌大的皇宮里,或許只有皇后才能與他說點體己話,并說些貼心的話語。
“是。”
王德急忙提起燈籠引路,雖然皇宮中本該燈火通明,但實際上李二和長孫皇后都很節儉。
一些不必要的地方就沒有點燈火。
不一會兒。
便已至那長孫皇后之處。
“陛下,你怎么過了?”
長孫無垢問道:“這般晚了,你不去看看其他妹妹嗎?”
“改日吧。”李二疲倦地道:“觀音婢,你說這天下什么時候才能讓朕不擔心呢。”
長孫皇后:“……”
她沒好氣地白了李二一眼,說道:“二哥,你可是皇帝,自然應當肩負天下重任,幸苦點也是應該的。
不過你也應該去看看后宮里的諸位妹妹,免得她們掛念你。”
“我明白。”李二陛下點點頭,似乎不想談及這個話題,便問:“對了,最近那幾個孩子沒惹什么事吧?”
“你就不能盼點好的嗎?”
長孫皇后緩緩地說道:“承乾一直在認真求學,其余幾個孩子也都還小,能惹出什么事來,倒是許多天沒見到麗質那丫頭了。”
“哦?”
李二一愣,道:“麗質可是出什么事了嗎?這過完年就是貞觀七年了,此前與無忌家的沖兒訂下婚姻,等過完年也該成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