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用來修飾,大體形狀有進口方形,還有圓口形,李楓制作的都是簡單的,畢竟是年畫技藝附屬的燈籠,主要還是年畫。“這么簡單?”
框架制作起來十分的快,沒一會功夫,李楓手邊就有了十多個,邊上熬煮的漿糊,各色彩紙,白紙,拿過來一糊,一個個漂亮的燈籠就好了。
“那還有多難啊。”
李楓笑說道。“過去這燈籠進貨價格就二毛一個,對外賣不過五毛,一塊。”
“真輕啊。”
“蒲草桿子本來就不重,糊紙也輕薄。”
李楓笑說道。“這在過去就是哄小孩玩的,春節打燈籠也就圖個熱鬧。”
“有些時候,總有些大人愛開玩笑,燈籠底下有蟲子啥的,小孩子一當真,托起燈籠底一看,燈籠就歪了里邊蠟燭一歪,基本燈籠就要燒個大半了。”
“還有這么壞的人。”
秦琴對燈籠挺喜歡,一直在邊上看著李楓忙活。
“大人逗小孩子玩,不過有時候遇到哭鬧不停的,大人也傻眼。”
“那是,燈籠燒了,不哭才怪呢。”
“行了,這些差不多了。”
李楓拍拍手。“等下我來做幾個年畫燈籠。”
“年畫燈籠?”
年畫燈籠說白印了年畫在燈籠上,李楓兌換了一些特殊的顏料,這種顏料有個特點會隨著溫度不同變化顏色。兌換顏料不多,李楓估計制作十多個燈籠問題不大。
家里給李彤和張佳佳留兩個,小花,小和尚,還有婉婉一人一個,另外要是得空給茵茵送一個,倒是不打算賣了,畢竟不多。“楓子,你這是年畫?”
“怎么只印了輪廓啊?”
李楓笑笑。“時間有限,我就雕刻兩版,現在湊合用吧。”
“可是這個太湊合了吧。”
“其實這里邊還是有點玄機的。”
李楓笑說道。“輪廓里其實添了顏料的,只是現在顯現不出來而已。”
“真的假的。”
別說郭正等人,直播間觀眾同樣覺著扯淡。“不信啊,回頭晚上我給大家看看。”
“那咱們就等晚上。”
“我倒是好奇,這個燈籠有什么不同。”
一下午功夫,李楓帶著眾人做了將近一百個普通燈籠,十多個年畫燈籠。“真是沒想到,這些都是我們做的。”
“厲害。”
“楓子,別忘了,年畫燈籠的事。”
“行,我這就去找燈籠底。”
家里燈籠底現成的,李楓拿了兩個過來,又找了蠟燭。“這孩子,這不有電燈搞啥燈籠,點點亮。”
“你別管,年輕人愛玩。”
“這倒是。”
李楓蠟燭裝好笑說道。“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
“大家可要瞪大眼睛看好了。”
“楓子你就別賣關子了。”
“快點快點,再不快點,我們也點蠟燭了。”
“小皮鞭收好。”直播間一排小皮鞭加蠟燭。
蠟燭點燃,李楓燈籠罩放上去,郭正幾人也湊著過來盯著燈籠罩。
“沒變化啊?”
秦琴有些失望。
“好像真沒變化,楓子你沒搞錯。”
“不對,你們再看。”
劉亮指著燈籠上鐘馗。“快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