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余大軍列陣憶祖山下,準備向大王舉行獻俘儀式。
最終被俘虜的人接近兩萬人,這一遭對剛剛建立的大周……哦!現在叫大宋,來說,算是元氣大傷,他們畢竟是小國,這一下子青壯年就少了大半。
趙恒登基稱帝的第一道詔書,就是國內男子從此必須雙妻,娶少了是要罰款的。以前的話,草民都是一夫一妻,只有達官貴人可以納妾。
而今,該國男女比例相差太大,必須得全面放開。可一旦放開,那些草民既沒地位又沒錢,同樣的百姓人家,誰肯把女兒給他作妾,所以只好制定雙妻政策。
還別說,趙恒這招大力促進人口生長的策略,倒是讓他的地位一下子穩固下來了,很多原大風部落的百姓,如今對他也是極為擁戴。
憶祖山下,唯一不情愿來的是巴勇。
兵是他巴家的兵,就算其他部落派來的聯盟兵,那也是看他巴家的面子,憑什么要來向楊瀚獻俘?
這個大王,明明是個無甚實權的傀儡,偏生還如此好大喜功!呸!
不過,他不能不來,因為大王的賞賜。土地、宅子、奴隸……
如果就這么揮軍回去,把俘兵押回去,只怕那土地、宅子就都沒了著落,而奴隸……這些俘兵只怕要被部落中的長老大人們瓜分一空,哪里還輪得到他們這些大頭兵。
如果有了大王的允諾,雖然也不排除回去后部落長老們只當大王的許諾是放屁,可畢竟算是有了一層保障。
被徐海生歸攏起來的這些潰兵中,現在軍中副將六人,分統這近四萬的兵馬。徐家那一脈已經全部完蛋了,只有少量殘兵,現在也混在巴家這一系的人馬中。
這六位副將發現了部下的騷動,所以暗中勸說巴勇,不妨來憶祖山走一遭,一旦回去,究竟如何安排,還不是由他們說了算?
可若就此歸去,只恐將士不滿。這一路多叢林,萬一碰上幾個膽大彪悍的,暗地里射一枝冷箭……
有鑒于此,巴勇才憤憤不平地跟著大軍回了憶祖山。
此時,軍中統帥仍是徐海生,他本為監軍,主帥死去,由其接任,這是楊瀚事先就與巴圖、蒙戰等人議定的規矩。
再者,巴勇失魂落魄找到大隊人馬的時候,身邊只剩下三個族中戰士,實也沒有臉面搶兵奪權。現在他只想忍過了這獻俘禮,便率軍回返巴家,到那時,楊瀚今日所言所有,想要推翻,也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兒。
莊嚴的號角聲起,獻俘禮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