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路易十四未必需要我們的支持,”之前的人這樣說道:“他現在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常備軍。”
“唉,您誤會我的意思了,”那個人厚顏無恥地說道:“我們的陛下或許在法蘭西沒有敵人,但在法蘭西之外他的敵人可不少……”
“您是在建議我們叛國嗎?”第三個人說。
“我是想要談判,”那位先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求國王召開三級議會。”他說著,與圣西蒙公爵對望了一眼。
三級會議最早出現在十二世紀的法蘭西,在王權得到強化之后,與現在的路易十四一樣,法國國王不但希望他的旨意能夠從上至下,也希望能夠聽到最底層的聲音,不是為了愛惜民眾,而是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威基座不受動搖。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三級會議為國王服務,一旦國王想要打仗,或是營造城堡,宮殿等大支出的時候,就會召集三個等級——貴族,教士與平民的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
不過平民們很快發現所謂的三級會議只是在嘲弄、欺騙和敷衍他們,舉個栗子——如果國王想要打仗,所以準備提高三倍人頭稅,他就會看似公平公正地召集代表們舉行三級會議,但貧苦的民眾想要和貴族與教士老爺平起平坐是不可能的,三級會議三個等級基本上就是各自討論各自的,然后將他們的想法提交給國王。問題是,一般而言,教會與貴族不繳稅,唯一需要繳稅的是平民,所以平民這一等級的陳情書往往就是廢紙一張,甚至出現了國王在三級會議上同意了平民降低人頭稅的要求結果卻不了了之的情況出現。
自從路易十四親政后,這種名為民主實則剝削的三級會議就沒有再召開過,路易十四不需要,普通的民眾也不需要,上通下達是國王從最初的時候就在努力做到,也已經做到的事情,貴族們惶恐不安的原因就在這里——再繼續下去,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也能喊出我是法國人,我是法國國王的子民的時候,他們的權威也就名存實亡了,到那時,哪怕他們留在領地上,也未必繼續保佑現在的榮光。
這位先生要求再次召開三級會議,所抱持的想法在場的人都清楚,因為原先只是國王為了追求金錢援助而設立的三級會議,在
1357年的時候,因為約翰二世被英國人俘虜,需要支付大筆的贖金,當時的王太子查理不得不召開三級會議謀求幫助,但在這時候,貴族與教士乘機發難,他們一邊批準籌措資金贖回國王,一邊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條件具體如下:
1、允許三級會議代表參加國王的御前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