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請注意,諸位,無論是法國還是佛蘭德爾,紡織工人依然都是男性,而且所有的步驟都是手工完成的,要讓一個人變成一個紡線工或是織布工,需要好幾年的學徒——幫工——匠師的過程,女性在家里紡出的線與織出的布,并不被視作有價值的出產。
而國王在敕令的附件中,提出的,紡車必須能夠讓一個女人也能嫻熟自如的操作的要求(所以約瑟才會讓他的妻子來嘗試操作),讓一些嗅覺敏銳的家伙聞出了一些不祥的氣味。
與商業行會不同,手工業者的行會并不怎么喜歡這位國王——雖然路易十四自第二次投石黨運動結束后回到巴黎,就創造了不少利潤可觀的新產業與新行當,但讓那些墨守成規的人看來,這純粹就是貴人們憑著自己的心意在胡作非為;假若只有這些也就算了,買回洛林之后,因為洛林有鐵礦與山地,還有陶土,國王就順理成章地開辦了王家所有的大作坊,鋼鐵、鏡子、玻璃、陶瓷……
無需多說,國王開設的作坊,從工具、技術到工人,都沒有行會插手的份兒,這讓各個行會首領又是難堪,又是嫉妒,國王的大作坊每天產出的好東西就像是塞納河流淌的河水,它們換來的金路易可以如同陽光那樣鋪滿巴黎與凡爾賽的廣場,但他們就是一個子兒都拿不到。
最可恨的是,因為在國王的作坊里做事,并不嚴格要求必須是匠師或是行會成員,甚至你原先只是一個農民或是一個士兵,只要你愿意,就有官員安排一個熟手來教你做工,這樣,行會不但拿不到學徒-幫工-匠師晉升過程中必須繳納的費用與賄賂,行會的新血也流失了很大一部分
這也不奇怪,如果有其他出路,誰愿意去做三年的學徒,兩年的幫工,有時候還要分別延長一年——而且是不是能夠成為匠師,還必須由行會首領決定——這又是一筆可觀的支出,而且隨著行會對匠師數量的制約,現在要成為匠師還要有作坊,有配套的工具和設備,還有一筆抵押金。最近還有人提出,在幫工成為匠師后,應該給他的匠師免費效力三年或是五年。
對平均壽命只在四十歲左右的工匠們來說,他們能夠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干活的時間就可能只有十年或更短……
但如果是在國王的作坊里呢,無論是年輕的還是年長的,都不必為自己的將來擔憂,年輕的工人,只要不懶惰,不蠢鈍到一個無可救藥的地步,國王不斷開設起來的作坊總有他們的棲身之處;而那些失去了幫工與學徒的老手們呢,他們每教會一個人,就能領一份賞金,而且他們在國王的作坊里,除了人頭稅,無需繳納任何多余的費用。
行會首領當然會對此怨氣叢生,他們的存在原先是支持幼苗成長立穩的好樁子,但如今他們卻是絞殺喬木的藤蔓,沒有了新的“喬木”,他們別說享受最高處的陽光雨露了,就算是靠自己站著都不可能。
但他們的對手可不是卑微的工匠,也不是頭腦發昏的長老或是異想天開的議員,他們面對的是一個遮天蔽日的利維坦(圣經中的海中巨獸),他們甚至不敢直視他,更別說玩弄什么陰謀詭計了——但要說他們就此乖乖從命,不做任何反抗了,那又是胡說八道。
在國王的敕令下傳之前,他們已經加強了對匠師、幫工與學徒的控制,尤其是匠師與幫工的兒子們,如果他們的兒子或是侄子沒有成為學徒,繼承他們的手藝,行會就會剝奪他們的匠師或是幫工資格,趕出行會,甚至城市,通告其他地方的行會,不允許他們繼續做這個行當,強行低價買下他們的作坊和宅子,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像是更惡劣的欺辱、毀掉做工的手和眼睛,或是殺人什么的,也不是沒有。
除此之外,還有對新工具,新技術以及新的創意與想法的限制——因為國王的大作坊里采用的技術與產品(如染料),有一部分來自于學者(巫師),行會無從插手,但他們可以拒絕它們滲透進他們的行會——別忘記,行會成員的原材料也是由行會首領統一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