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書面上來看,曾經以一介雇傭兵發家,從平民晉升為大公的斯福爾扎早已絕嗣,在1535年,最后一個斯福爾扎死于米蘭的都靈,但斯福爾扎家族依然頑固地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只是,就如那不勒斯的安茹,經歷了法國人(路易十二)與奧地利人呢(查理五世)的統治,這個家族也已如風中殘燭。
弗朗西斯科原先也不是這個名字,但最后一個斯福爾扎就叫做弗朗西斯科,利奧波德一世的密使建議他改成這個名字,以喚起米蘭人對斯福爾扎的記憶。
就像弗朗西斯科所說,米蘭公國幾經易手,最后落在西班牙的哈布斯堡手中,按照傳統與法律,他們應當向波旁的卡洛斯三世宣誓效忠,但出于路易十四的私心——他有意將一個完整的意大利交給自己的私生子,就像是第一個那不勒斯國王,于是,米蘭在將來就不免變成意大利聯邦王國的一部分。
而且這一部分,已經變得異常衰弱的斯福爾扎家族幾乎沒有插手的余地,比他們古老的家族也有,比他們新興的家族也有,他們能在將來的意大利宮廷中謀求一席之地也未必能成功,這點從托斯卡納會議(確定建立聯邦王國與發起第十次圣戰)中竟然沒有斯福爾扎的人列席就能看得出來了。
弗朗西斯科當然知道利奧波德一世不懷好意,但利奧波德一世留給斯福爾扎的余地顯然要比路易十四的大——他說,如果斯福爾扎愿意向他的兒子腓力五世效忠,他將會在米蘭為斯福爾扎留下一塊可觀的領地,而他所求的,也與路易十四不同,路易十四想要統一意大利,而利奧波德一世卻只希望意大利繼續四分五裂下去。
“這樣的意大利,”皇帝的密使這樣說道:“才適合哈布斯堡,也適合斯福爾扎家族。”
分裂會導致混亂,混亂會帶來利益,當初的斯福爾扎是怎么攀升的,現在的斯福爾扎也能如此攀升,弗朗西斯科在幾分鐘里就做出了決定——他要投向利奧波德一世。
——————
米蘭的消息是在路易十四即將啟程回到法蘭西之前不久傳來的。
斯福爾扎的最后一個弗朗西斯科,裝作殷勤的模樣,邀請和招待了一大批客人——無不都是米蘭的顯赫之輩,然后在宴會的食物中下了毒——這倒是意大利的傳統,然后血洗了他們的家族,在一支哈布斯堡的軍隊的協助下,他已經把控住了米蘭,而后向哈布斯堡的腓力五世屈膝致敬,宣布效忠了。
既然如今的腓力五世還是一個嬰孩,就像卡洛斯三世也還是一個幼童,斯福爾扎如此也就是投向了路易十四的敵人。
“看來利奧波德一世與我有著一樣的想法。”路易十四說。
“什么想法?”
路易瞥了一眼自己的兒子,“他不想把戰場放在法蘭西、西班牙或是奧地利的任何一部分,或是神圣羅馬帝國的任何一部分也不行。”
科隆納公爵悚然一驚,他是上過戰場的人,當然知道戰爭會給當地的人們帶來多大的傷害,但就和路易十四所說的那樣,如果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戰爭不在法蘭西或是西班牙本土上進行,那是最好的。
“也不知道弗朗西斯科.斯福爾扎會不會后悔。”科隆納公爵喃喃道。
“后悔從來就無濟于事,”路易十四站起身來,迎向正在升起的旭日:“他已經做出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