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建立自己的軍隊,可以在重要事務、稅收(更改現有稅種或是征收新稅)上否決國王,還有外交事務或是律法,甚至是他們人認為不合法的任何法令。
那么就有人要問了,國王擁有什么呢?呶,大概就是女修道院條約——也就是由最初的亨利國王與貴族們約定的,用來限制和約束國王的條約。
也不怪當初瓦盧瓦的亨利三世只做了一年的波蘭國王,就不堪忍受地回到了法蘭西……
而且即便國王愿意忍聲吞氣,默默煎熬,只為了那頂王冠,看看約翰二世吧,他是直接被廢黜的,然后再看看他的下一任,那位可悲的米哈爾陛下,那些波蘭貴族難道還會占卜,預測到他很快就要去見上帝嗎?當然不,這位的下場可能不比約翰二世好。
想到這里,路易也難得地猶豫了一下:“波蘭的局勢確實難以把握,”他看向孔代親王:”我們或許可以設法讓約翰二世重新回到波蘭。”
那位差點被阿蒙做成火腿的約翰二世68年就跑到法國尋求庇護,那時候路易正忙于戰爭,所以就把他塞給了拉里維埃爾主教,那位主教先生回報說,把他送到了內維爾的圣馬丁修道院。
據說他在那里做了一個修士,過著平靜的生活,身體康健,心情愉快——雖然阿蒙對這個人類頗為不屑,但從路易十四了解到的情況看,這位國王也不是那么平庸,他和俄羅斯人打過仗,差點和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結了婚,后來他到了維也納,作為一個外交大臣,加入了神圣羅馬帝國的軍隊,與法國人作戰,只是那次他的軍團在戰場上失敗了。
他曾經試圖求取哈布斯堡的公主,統治庫爾蘭,只是都沒能成功,后來他來到西班牙成為了葡萄牙總督,卻被黎塞留主教的密探抓住,秘密囚禁了兩年,才被人解救出來,
41年他加入了耶穌會,43年成為紅衣主教,47年又辭去圣職,成為了波蘭國王。
波蘭的衰敗并不能全都怪責在他身上,他曾經挫敗過哥薩克起義者的進攻,也曾與瑞典人英勇作戰,問題是,當時不但有施拉赤塔處處干涉、牽制——最糟糕的時候他們甚至無法獲得補給和軍備,還有勃蘭登堡與特蘭西瓦尼亞大公的威脅,雖然俄羅斯,丹麥和荷蘭都站在波蘭這邊,但他們并不愿給予真正的支持——或者說,他們同樣心懷叵測。
約翰二世可以說是一個悲劇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路易不會把他視作第一人選,孔代親王也是如此,國王才提起約翰二世,他就搖頭拒絕:“我愿意去試一試,”他說:“您那時候對蒂雷納子爵說的話,他也曾經轉述給我,是的,陛下,您說的很對,當我妄想著法蘭西的王位時,我就是一個可恥的叛賊,但當我被施拉赤塔推舉為國王的時候,我所對他們做的就是上帝和法律所允許的——也許正是天主厭惡了他們的下作行為,才將這個機會交付在我們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