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成日成夜地街道上走來走去,目不暇給,若不是重任在身,幾乎不愿意離開。即便如此,最后離開的時候,馬背與車廂里幾乎全都是他們在巴黎采買的貨物,為了能拿下最后一樣心愛的東西,他們甚至不惜拆掉靴子上的銀馬刺。
他們回到波蘭,也將來自于法蘭西的風尚帶到了華沙,銀盤金碟換成了雪白細潔的瓷器,閃閃發亮的玻璃器皿,灰泥與石頭的墻壁上要有金框的風景或是人物肖像,地板上要覆蓋上精美的絲毯而不是原先那種粗陋的氈毯,來自殖民地的海獺皮又輕又暖,油亮水光,伯爵以上的貴族若是沒有那么一件漂亮的大斗篷,甚至不好意思去狩獵或是打仗,自然而然地;他們的妻子也會需要更精致的蕾絲,更絢麗的絲綢,更柔軟的羊毛,更大的寶石,留香更久的香水與更艷麗的胭脂;他們的孩子也需要更明亮的水晶玻璃燈,雪白的紙張,金筆尖的羽毛筆……哪怕他們和現在的孩子一樣不愛學習,東西總是要的。
能夠架設起法蘭西與波蘭之間的橋梁的人,除了路德維希一世別無他人,法蘭西的商人甚至允許波蘭的大貴族分期付款或是延期付款,譬如在春天的時候如果有人為了迎接四旬節需要一百件新的絲綢衣服,又拿不出錢來,沒關系,商人允許他們用秋天的小麥來抵償,當然,這其中會有一點小小的利息,但誰也不會在意。
甚至由此還滋生出了一些專業人士,他們專為波蘭的大貴族服務,大貴族除了從他們那里拿錢,什么都不用管。
可惜的是聰明人還是有的,路德維希一世在遭遇意外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們,他們見到路德維希一世強壯勇武,就會安分守己,但若是路德維希一世倒下了,他們也許就會有別的想法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利奧波德一世已經死了。”奧爾良公爵說。
如果利奧波德一世還在世,他肯定要欣喜若狂,用盡各種手段來令得波蘭動蕩不安,更甚者會攛掇那些大貴族將路德維希一世放逐,廢黜或是處死,然后設法將波蘭王位占為己有,或是作為一份珍貴的禮物贈給某個選侯。
別說不可能,之前如果不是路易十四當機立斷,現在的波蘭國王應該就是薩克森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