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化身東皇”
秦魏開戰一個月后,戰況已經逐漸明朗,秦國的軍隊在王賁的率領下已經推進到了魏國的都城大梁,但魏國在接連失敗后,早已做好了固守的準備,大梁城本就城高池深,但如今城墻已經被加固,而且周邊的護城河也被拓寬,王賁要想攻下絕不會那么簡單。
果然,這一次秦國真就沒有攻克,接連強攻了多日也沒有絲毫進展,見此,王賁毫不留戀的放棄繼續進攻大梁,而是轉向攻取大梁周邊的城池,實行堅壁清野,先把魏國其他城池占領再去啃大梁這塊硬骨頭。
于是,在得到了嬴政的命令之后,王賁直接繞開大梁,以勢如破竹的威勢繼續攻取其他的城池,而魏王則只能龜縮在大梁城內,不敢也不想讓駐守的軍隊趕去支援,以致于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魏國的城池淪陷。
不過,就在秦魏大戰如火茶余的時候,韓國曾經的都城新鄭卻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將天下人的目光從戰場上又吸引到這件事上,使得秦國不得不分出精力去處理應對。
就在前段時間,從小圣賢莊學成歸來的張良出現在了韓國故地,并暗中探查秦國對新鄭的控制,宣揚對秦國不利的輿論,同時暗中聯系當初的韓國貴族以及仍然心存韓國,對秦國不滿的人。
以張良爺爺張開地曾經的威望,還有張良從小圣賢莊歸來的氣質和變化,不少曾經的貴族答應支持他,畢竟當初韓國是貴族,盡管韓國弱小也能享受到一些貴族的特權,日子相比平常百姓要好不少。
但在秦國這樣秦法森嚴,貴族嚴格按照戰功冊封的,韓國昔日的貴族早已失去了身份,這樣大的落差感對那些享受過奢華生活的貴族來說簡直難以接受,對秦國積怨頗深,在經過一段時間拉攏和謀劃之后。
張良成功的聯系了那些對秦國不滿的人,在城內宣揚輿論制造恐慌和引導百姓心中的不滿,差不多聚集了將近一萬人在新鄭準備造反。
除了這新鄭外,韓國曾經的故地也有張良的布局,不過南陽除外,就是因為南陽的突然反水,將城池拱手相送,還幫助秦軍在接下來進攻韓國其他城池,這才導致了韓國的快速潰敗。
因此南陽與秦國的關系最近,要是張良前往游說,還可能提前將自己的身份暴露,所以只能在其他地方布局。
當新鄭爆發叛亂的消息傳到嬴政耳中時,嬴政瞬間暴怒,同時命令昌平君帶兵平亂,這下秦國相當于兩線開戰,這一點出了秦國能做到外,
就連楚國也很難消耗得起。
凌寒沒有提醒嬴政新鄭叛亂的事,因為他目前和嬴政還有著一個競爭關系,日后還可能受到秦國的打壓,因此這一次能分擔秦國的精力也算是額外的助力。
在王賁包圍大梁城的時候,凌寒就已經派出緋煙和驚鯢帶著陰陽家弟子前往了,這時候下場正是時候,魏國的氣運在他的觀測下已經越發衰弱,已經快到了可以強行奪取的時候,要不是他親自出手有點大材小用,他一個人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