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翦的軍隊到達秦楚邊境的時候,楚國已經調集了全部精銳,共五十萬大軍給項燕調遣,正在陸續趕往邊境。
王翦穩扎穩打,自己帶主力攻城拔寨,一路向著楚國都城壽春攻去,而另一方則是由老將蒙武率領十五萬大軍從另一個方向進攻,分散楚國的精力然后在一舉會師與楚國主力交戰。
雖然同樣是很原歷史中一樣的兵分兩路,但軍隊數量可是翻了一倍,而且是戰神王翦和老將蒙武率領,兩人的軍事素養遠不是李信等可比,所以并不會出現那種貪功冒進,一意孤行的行為。
兩人一路穩扎穩打,而且相互保持著聯系,杜絕了被項燕大軍包圍殲滅的可能,況且蒙武一路還采取虛張聲勢的策略,以十五萬號稱三十萬,而王翦也以二十五萬號稱四十萬,要想以這種方式擾亂視聽,讓項燕分兵。
項燕作為楚國名將,同樣軍事才能不俗,再加上昌平君已經回到了楚國,跟項燕和楚王說了一些關于秦國的情報,所以項燕知道秦國準備了四十萬大軍,并沒有被迷惑。
然而,雖然如此,但王翦確確實實是分兵了,所以項燕為了保險起見,親率三十萬大軍迎戰王翦,而另外二十萬大軍迎戰蒙武,雖然雙方的人數有著五萬的差距,但這對于有著強大戰力和士氣的秦軍來說,這五萬并不算什么。
隨著秦楚兩國的開戰,天下局勢再次動蕩,一個是滅了多個國家的天下第一強國,一個是傳承數百年依舊底蘊尚存的楚國,兩者的交戰幾乎牽動了天下人的心神,無數人和勢力都在關注兩國交戰的結果。
當然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秦國會勝,畢竟秦國已經用實力證明了這一點,之前滅了的幾個國家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看好秦國的人并沒有多少擔心。
不過也有少數人支持著楚國,畢竟楚國再怎么也有五十萬大軍,而且名將項燕也不比王翦差多少,所以楚國的死忠一直堅信楚國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定會取得勝利。
這場戰爭因為涉及的軍隊最多,而且地域也最廣,楚國實力不弱,所以短時間內結束不了,甚至大一點的交戰也很少,王翦的性格就是穩扎穩打,不動如山動如雷震,因此他和項燕只是試探性的交鋒了一段時間。
直到攻楚之戰進行兩個月后,他和蒙武的軍隊才會師,除了前線占領城池后駐守的軍隊外,所有的秦軍正式匯聚在一一起。
這段時間內兩路大軍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將雙方占領的城池連接在了一起,距離楚國都城壽春也不過幾百里的距離。
雙方三十多萬人和四十余萬人對峙在一起開始了拉鋸戰,真正決定兩國命運的戰斗這才真正開始
就在秦楚兩國大軍交戰的時候,支持雙方的勢力也開始了對碰,羅網,影密衛,陰陽家,公輸家,墨家,農家等也參與了進來明面上激戰正酣,實在暗地里也暗流洶涌。
陰陽家內,楚南公早已離開了宗門駐地,不知去了何處,而此刻陰陽家內幾乎所有的長老都集中在了占星殿,夕顏音砂在一年多以前回到陰陽家以后,在宗門修煉和與其他長老熟悉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就趕回了楚國,就是為這一刻的事情做準備。
而剩下的長老,包括在咸陽的緋月和云中君都回來了,這幾乎是這幾年了聚的最齊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