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嬴政開口道,
“既然如此,那便依老將軍,卸下兵權,不過特此加封太師,以表老將軍的功勛”
王翦這次沒有拒絕,說道,
“謝王上”
嬴政微微點頭,沒有理會其他人的反應,而是繼續開始了其他人的封賞,畢竟王翦乃是功勞最大的一個人,接下來的就沒有那么多講究了。
只見嬴政繼續道,
“王賁攻滅魏國,且參與多次大戰,屢立戰功,封為武通候;李斯管理律法,多次建言獻策,封為大秦相國”
接下來就是其他人的封賞,比如蒙武,李信,蒙恬等參與滅亡六國的文臣將領,只要有功勛,基本上都得到加官進爵,光看臉色就知道眾多大臣都很滿意,不過,不管怎么說,這封賞最大的就是前面三人。
王翦和王賁一門雙徹候,而且王翦還是太師,這種程度的封賞可謂是震驚了滿朝文武,就連李斯也嚇了一跳,他知道王家會達到鼎盛,但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程度。
王家作為將門世家,自然以軍功立足,如今父子兩人都取得了如此大的軍功,王家的威勢在各方面都達到了頂峰,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壞事。
聲威太勝在君王眼中并不是什么好事,這只會加重君王的忌憚,這如今天下已經統一,需要武將的地方很少,所以如果再保持龐大的兵權,即使你依舊忠心,而君王也會毫不猶豫的消除你的威脅。
因此,這次王翦急流勇退,就是為了贏得嬴政的信任,他雖然相信嬴政不是那種過河拆橋殺功臣的人,但也必須做好準備,在他這樣一退后,即使王賁也是獲封徹候,也不用擔心嬴政過多的猜忌。
當然,不止王家,蒙家也在此戰立功不小,蒙武和蒙恬同樣得到了豐厚的賞賜,還有那些年輕的將領,都得到了他們意料之外的賞賜。
嬴政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由眾多將領相互制衡,不讓任何人獨掌兵權,逐漸分化王翦的影響力,這才是符合嬴政利益的平衡之道。
除卻軍中之外,李斯也得到了最高的封賞,他自入秦起就有著野心和抱負,一直為嬴政出謀劃策,而在多年之后,他終于實現了當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理想,同樣激動無比。
作為統一天下后的第一個大朝會,自然不只有封賞功臣這一件事,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事情需要商議,比如在統一之后秦國體制的變化,六國之人的處置,行政區域的劃分,還有接下來秦國的戰略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個時辰內,嬴政和諸多大臣都在商討著秦國一件一件大事,這一朝會直接從上午開到下午,一行人越說越激動,簡直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就這樣,這一次秦國開過的最長的朝會確定了許多問題,先是確定把秦國王國的體制變為帝國,開創出一個嶄新的秦帝國,并且國君的稱呼改成皇帝,由朕作為專屬自稱,朝臣稱呼王上改為陛下。
同時討論了一些關于秦帝國的事務,在準備一番后,確定嬴政在一個月后登基為大秦帝國皇帝,因為是天下間第一個皇帝,所以稱為始皇帝,并且一代代流傳下去,稱為秦二世,三世以至于千秋萬世。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