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看著韓非和李斯兩人,眼中帶著一絲欣慰,這是他最優秀的兩個學生,雖然兩人學習鉆研的不是他最擅長的儒學,都是癡迷于法學,但這都不影響荀子對他們的喜愛,特別是平時一直沒個正行的韓非,最受荀子的喜愛,但此刻,差不多就要到離別的時刻了,
“如今你們也來了小圣賢莊不短的時間,該學的都學了,我作為儒家掌門,對于法學也沒有什么可以教的,更多的還是需要靠你們自己,需要不斷在前人的經驗上去摸索,如今,你們可以出師了,想好以后的打算了嗎?”
兩人沉默片刻,眼中帶著不舍,雖然他們沒有學習荀子最擅長的儒學,似乎與這個儒家的圣地格格不入,但荀子卻一如既往的關愛他們,沒有對他們追求法學表示任何反對,所以兩人面臨這分別的時候,都不知道怎么開口,兩人醞釀了語言后,還是李斯先開口對著荀子說道,
“老師,我想去秦國,秦國依法治國,以軍功晉爵,實現了變法圖強,最為重視法學,靠的就是法家先輩商鞅的變法,我想秦國最適合我,那里會是施展我才華的舞臺”
荀子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么,李斯他很了解,是那種不甘平凡,有野心,有抱負,有實力的人,對于這個決定他并不意外,這的確是最適合他的。
然后,荀子又看向了韓非,只見韓非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片刻,然后用從未有過的認真神色說道,
“老師,我想先去六國游歷,了解六國的現狀和制度,然后再回韓國,畢竟韓國是我的母國,我不想它滅亡,再怎么艱難我也想試試,看看我能不能使韓國在這亂世中繼續存在下去,畢竟,這才有挑戰嘛”
荀子深深地看了韓非一眼,說道,
“去吧,你們都有自己的抱負,我不做干涉,出師以后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出將入相也好,權謀天下也好,但是不要忘了你們是我小圣賢莊的弟子,是我荀子的弟子”
隨即,荀子就揮退了兩人,閉上了眼睛,而兩人再次鄭重地行了一禮,就恭敬退走了,也許這是他們最后一次接受荀子的教導了,現在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好好收拾東西,然后和各位師兄弟告別一番。
荀子看著他們走后,嘆息了一聲,眼中盡是惋惜,
“在法學方面,韓非比李斯有天賦,而且更加有胸襟和氣度,可惜被國家所拖累,難以割舍,要是韓非不是韓國人,他也會選秦國吧,誒”
幾天后,兩個意氣風發的青年在小圣賢莊外告別,然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這一走,也就代表著兩人博弈開始了,雖然是師兄弟,但出了小圣賢莊,日后一個代表秦國,一個代表韓國,兩國本就勢不兩立,也許這一離別,下一次見面,兩人就是敵人了。
…………
這一年似乎是天下變動的開始,七國境內都不平靜,這不平靜說的不是七國間的戰爭,而是那些原著中攪動天下風云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才華橫溢,而如今卻相繼出世,匯聚同一時代,盡管一時名聲不顯,但到多年后,天下間依然會流傳著他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