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因為江湖門派的特殊性,導致各國軍隊雖然有更強大的實力,也無法徹底鏟除一些門派以及消除他們的影響影響,如果鏟除的不干凈,還會給國家帶來極大的隱患。
嬴政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想借陰陽家幫助他的機會,提高陰陽家的實力和影響,用來制衡其他門派的發展,制衡諸子百家的勢力。
這樣雖然很可能會導致陰陽家在以后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但這更利于秦國針對其余六國的行動,更有利于實現天下的統一。
因為嬴政相信他只要還在一天,陰陽家所謂的目的沒有完成,就不會改變跟秦國的合作,更不會跟秦國翻臉,而且在察覺到威脅時,完全可以誘導其余門派和陰陽家的對立,同樣牽制其的發展。
掌權者都不會放任一個足以產生威脅和一家獨大的勢力,因為這會導致局面的失衡,所以每扶植一個勢力,都會扶植另一個勢力進行制約。
嬴政扶植陰陽家與其他門派作對,其他門派感到威脅時就會不約而同的面對陰陽家的威脅,多方聯合而成的勢力足以讓其感到忌憚,所以與其說是扶植陰陽家,確切的來說是嬴政要諸子百家門派進行相互制約和對立。
只有這樣,才能使江湖和國家更加穩定,誰也不會輕易出手,這樣更有利于國家的統治。
這個謀劃很明顯,諸子百家的掌門人都是些聰明人,所以不會看不出嬴政此舉的含義,但就算他們看出了,也不得不按這樣的趨勢進行下去。
因為如果自家沒有強大的實力去面對未來的威脅,那么終將會被時代和大勢所淘汰,單獨一家是難以面對日后天下一統的威脅的。
七國的有識之士都已看出秦國大勢已成,天下一統終將會在秦國手中實現,他們多年來保持的格局將會有很大的改變,要想保住他們的傳承或者發展的更好,那么他們除了投效秦國以外就只能報團取暖。
但是以諸子百家的驕傲,很難投效秦國,陰陽家也只是在凌寒的命令下與秦國合作,并非投效這個概念,所以嬴政此舉意義深遠,可以很大程度改變諸子百家的變局。
…………
在六國得知秦國發生的呂不韋叛亂時,時間已經過去了許多天,因為離秦的遠近不同,所以各國得到消息的時間也不一樣。
最先得到這個消息的自然是韓國,其次就是魏國,兩國都處于秦國的邊境附近,而且國土面積較小,消息傳遞比較快。
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