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三派人馬各忙各的,多有權橫,但隨著姚九爺的交際能力,不少中立派都與他產生往來,漸漸
也就是說,除了暗中投誠晉郡王府的那群人,其他人基本上都與姚九爺有了往來。
最近,姚九爺十分繁忙。
自那天顧清菱激怒明光帝,被他干爹李文崇關了佛堂以后,他幾乎每天都在想辦法“證明”他娘沒有說錯,他娘說的是對的。
還是小孩子的他,無法理解什么叫權勢,他的世界還比較單純,只有黑與白。
他認真地將顧清菱問過的問題全部記錄了下來,拉著皇長孫李安等人,做了一個“博物志計劃”。
給每個人分配任務,解答顧清菱留下來的問題,以此向明光帝證明顧清菱沒有錯,他們也沒有錯,錯的是明光帝。
明光帝“”
難道沒有人告訴你,皇帝是不會犯錯的
姚九爺誰說皇帝不會犯錯要是皇帝不會犯錯,那為什么要下罪已詔
明光帝“”
這個兔崽子,跟他娘一樣讓人討厭
姚九爺學著顧清菱的樣子,剪裁了一張很大的紙,畫上大明的地圖輪廓,在四周附上小紙條和圖案,一點一點地回答她的問題。
很快一個月過去了,姚九爺他們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在書上找到答案,怎么辦呢
姚九爺想了一個好辦法,詢問大人。
翰林院不是有很多當世大儒嗎
當世大儒,哪一個不是博覽群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他們肯定知道答案。
當世大儒“”
他們知道的,也是從書上和前人的基本上學來的,不是“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出來的。
所以有的問題,他們知道答案,但有的問題他們也不知道。
比如說,除了那幾個已知的國家以外,更遠一些的地方有哪些國家他們都有些什么特征他們是敵是友
如果有人告訴姚九爺,地是方的,天是圓的。
姚九爺會問“你怎么知道”
某位圣人說的。
“那你見過嗎”
“沒有。”
“那有誰見過嗎圣人這么說的時候,他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是他見過嗎他見過的證據在哪兒那么多年過去,我們有去論證過圣人所說的話嗎”
“怎么能懷疑圣人之言”
“為什么不能懷疑就像高空墜物一樣,重一些的石頭一定比輕一些的石頭先落地嗎”姚九爺搖頭,“并不一定,我們在物理實驗課上做過這個實驗,當高度到達一定程度,又沒有其他影響因素,比如考慮體積之類的同樣是石頭,重量和質地差異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它們會同時落地。”
對于這些當世大儒來說,以姚九爺為首的孩子頭就像一群熊孩子,能夠拋出一個又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而且,他們還問得十分認真,還有理有據。
不得不說,滿腹經綸給姚九爺準備的那些物理小實驗、化學小實驗繪本起作用了。
那些小實驗姚九爺親手做過,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圣人之言與實驗結果相違背。
所以,姚九爺認為圣人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他們有可能也會犯錯。
任何事情都是兩面性的,需要做多種因素的考量。
前提因素不同,最后所得到的結果也有可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