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那家伙年紀看著不大,卻把博物志報辦得風聲水起,在京城的權貴圈子里都傳遍了。
再加上各位皇子皇孫都在里面,不知道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把自己的子孫后代塞進來。
就是那幾個皇子皇孫,明光帝自己見了,心里也高興。
以前老在上書房呆著,誰的學業好,誰的學業差,也就那么點事情,看著夠多用,但真的從上書房出來了,也就那樣。
到時候,需要他們學的還多著呢。
但姚九爺進了上書房以后,上書房的情況就變得有些不一樣了――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姚九爺更喜歡“實踐”。
一份博物志報看著只是一張紙,然而在這張紙的后面,藏著很多東西。
說得大一點,幾乎可以將整個大明囊括進去。
相較于以前只是老老實實在上書房讀書,博物志報的出現,不僅開闊了上書房先生們的教學思路,同時也讓諸多皇子對學習更加上心了。
沒辦法,那份“大明地圖”還等著他們呢。
或許現在的版本還比較粗糙,但就當下他們所完成的那份地圖,明光帝偷偷叫人拷備了,就放在他的寢宮里。
入睡前,明光帝都會站在地圖前看一會兒,感覺確實比他以前的地圖更加詳細。
他所說的詳細并不是指地圖畫和明多標準,而是地圖上所記錄的內容。
每一個區域有哪些縣城、州郡,每個縣城、州郡的地理人情如何,都有哪些歷史大事。甚至這些記錄來自于哪一本地理雜記,他們都記得清清楚楚。
如果明光帝有需求,可以隨時將這幾本書拿出來細看。
若不需要細看,光看他們整理出來的內容,也能讓他對該區域有一個初步了解。
這些記錄,都是大明以前都有的,可是為什么就沒有人想過讓它們匯集到一張紙上呢
大家腦子里的地圖,是山川河流,誰又想過將這個區域的風俗人情等記錄在上面
這是一個極大的工程
明光帝甚至動了要不要發動下面的官員去做,但考慮到這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而他手里還有不少事情要做,只能暫時按下。
他到要看看,這幾個孩子能夠做到什么程度。
李文崇說道“我看皇兄的意思,估計以后皇子皇孫會來得更勤一些,已經有皇親國戚在跟我打聽,燦哥兒平時在府里都上什么課,他們府上的孩子是不是可以過來一些上課”
“那不正好”顧清菱說道,“書香院那邊的舊宅已經清理好了,到時候燦哥兒他們會去那邊上課,若是這些皇親國戚想把孩子送過來,正好可以一起去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