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菱問道“可它們為什么要埋10厘米不可以埋深一點,或者淺一點嗎而且還要擺在灘涂,不能埋在更干,或者更濕的地方嗎它們是夏秋繁殖,為什么不選擇在冬天為什么冬天我們看不到幼蟲,只有春天看得到”
一連拋出好幾個問題,大家紛紛開動腦筋,七嘴八舌地回答起來。
大家都是上過農學課的,都知道動物跟植物一樣,都是需要環境、溫度、濕度,甚至是太陽等物。
哪一樣東西的缺失,都有可能導致植物無法生長,或者死亡。
動物呢
雖然稍微有點不一樣,但某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因為不管是深了,還是淺了,卵就沒辦法孵化。”
“灘涂是不是因為濕度比較合適太干的地方,缺水,太濕了,孵化不出。”
“有沒有可能是冬天太冷了,天暖和了以后才孵化剛好,母雞孵蛋不也是因為母雞呆在容里面,蛋才暖和嗎”
相較于其他人,姚九爺看過專門的昆蟲觀察日記,對蝗蟲的了解比大家深多了。
對于蝗蟲的生活環境,繁殖所需要的條件,再清楚不過。
姚九爺眼睛發亮地說道“就跟在母雞孵蛋的時候老打斷它一樣,一冷一熱,冷熱交替,蛋很快變成死蛋,孵不出小雞。蝗蟲卵也一樣,只要我們破壞了它的孵化環境,蝗蟲卵就沒辦法孵化了。”
“就算沒辦法全部破壞掉,即使只是破壞其中的一部分,那也是大功一件。”二十二皇子李正見著了希望,開心地說道,“蝗蟲會成災,是因為它們的數量很多,所以我們在它們孵化的時候就已經解決掉了一部分,絕對是大功一件。”
“就算有一部分孵化出來了,旁邊沒有適合它們吃的糧食,還能餓死一批。就算餓不死,把它們餓瘦了,讓它們沒力氣飛那么遠也行。”
后面的話,不用顧清菱引導,便有人接了上去。
“蝗蟲是卵的時候,我們破壞了它們的孵化環境,等它們孵化了沒有吃的,等它們再長大一些,又遇到了一大批天敵我就不信了,這樣弄,它們還能成災了”
“肯定成不了了,這一環一環的,除非它們的命特別硬,否則不可能一直活著。動物界的優勝劣汰可是很殘酷的。”
“那我們現在來討論一下,每個環節,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往板子上填上了屬于他們的“滅蝗計劃”。
第一階段,破壞蝗蟲卵的生長環境。
雖然沒有得到100確定,但從溫度、濕度等影響到動植物生長條件來看,他們可以通過翻地、改灘涂為水塘等方式,破壞灘涂原有的地理特殊,從而達到破壞蝗蟲孵化環境的目的。
第二階段,蝗蟲成功孵化幼蟲到成蟲階段。
前面講了,蝗蟲的成長離不開食物。當它們還小的時候,飛不到那么遠,那么可以在附近減少它們可食用的植物種類,改種它們不吃的植物。
根據目前已知的研究結果,蝗蟲不吃大豆、苜蓿、果樹和其他林木,這些都是可以參考的范圍。
第三階段,蝗蟲順利成長未成蝗災前階段。
蝗蟲已經長大,
能飛了,但還飛不太遠。此時可以利用蝗蟲的天敵,青蛙、鳥類等動物消滅它們。
其中雞鴨屬于可控范圍,可以鼓勵蝗蟲起源和多發區域大量養殖。
板子,一點點被填滿,漸漸有了它原本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