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間,能工巧匠不少,愛學農的人亦是。
有的人身在農家,有的人身在富家,他們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愛上農學,卻又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未將此事當成一門正經的學問。
現在有人提了出來。
他提的時間恰好,前有金陵農學的數據,后有被表彰的農學研究者,借著博物志報的東風傳到了大江南北。
原來,農學也可以大有作為嗎
哦,原來我喜歡的這個叫「農學」啊
也有聰明的人看到報紙,覺得不怎么晚上,覺得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改嫁進崇親王府的老太君姓姚,出自姚家。
姚家有一個作坊叫姚氏書坊,這家書坊印書古怪,除印正兒八經的四書五經外,天下雜書通通可印。
更設有各種編書人,匯編天下雜學。
其中有關農學的書還少嗎
有正兒八經的農學大略、大明農學草編、農學實務,亦有所謂不那么正經,只沾了邊的自然系列,記錄天下動物、植物以及時令變化。
姚氏書坊就這樣走進了有心人的眼里,有墨家、兵家、醫家、法家
各家人發現,姚氏書坊出的書還真「雜」,竟然連他們家的「雜志」都有。
墨家巨子眨了眨眼睛,總覺得自己發現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墨氏子孫墨云一臉認真地說道「爺爺,我想了想,我還是想。」
「非去不可」墨家巨子收回飄飛的思緒,跟孫
子確定。
墨云點頭「非去不可。」
「那行吧,你就去吧。不過」
「真的」墨云高興不已,「爺爺,你答應我了呵呵呵太好了,爺爺,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還沒說完呢。」
「行,爺爺說。」
「只能用你娘的信。」
「是。」墨云一聽就懂了,他爺爺這是怕他出去后暴露墨家的存在,給墨家帶來危險。
畢竟當年百家被滅,墨家那么大一個學派就剩下他們這一支逃了出來,傳了幾代人才傳到他爺爺這里。
雖然博物志報已經名聞天下,可事關墨家生死,他爺爺還是非常小心,生怕自己判斷失誤,給整個墨家帶來災難。
墨云心頭籠上了一層黑霧,原本的開心淡了些。
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才能像博物志報一樣正大光明的出現在世人面前,讓世人知道墨家的本事
農家。
一位老爺爺坐在田坎上,問旁邊那個農夫打扮的老人,說道「你是怎么打算的」
「還能怎么打扮既然他們敢發招賢令,那我就敢去。」
老爺爺一驚「你親自去」
「嗯他們要的是農學,又不是要我的命,」老人說道,「何況,我們農家只會種地,又不會別的,他還能拿我怎樣」
「那那你說,我要不要去呢」
老人一點也不驚訝,轉過了頭來,說道「你想去就去。反正你也只是一個大夫。」
沉默了一會
兒「可是你去,是去做先生,我去干嘛他們又不招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