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淹認真想了一下,還真讓他數出了不少“好”出來。這個朝代這個好,那個朝代那個好,只要不是太差了,總能挑出一些優點。
“可他們再好,卻沒有一個優點敢把從炎黃時期的歷史都寫在當朝歷史上,讓天下人學習。”若沒有一定的底氣和自信,根本干不出這樣的事情來。
顧清菱敢拿出來,說明她對大明的實力十分自信。
可想想近兩年大明的變化,巨子范鄂也不得不承認,大明確實在悄無聲息的蠻好。
老百姓的餐桌上多了土豆、紅薯、玉米,學會了水稻種植,學會了堆肥,也學會了間苗法。紅薯人出場,就叫許多農人驚喜。
它不僅產量比水稻高,種植也方便,隨便什么地都能種。就是是自家田坎上,種那么幾棵也能收獲。
因為不挑地,屋前院后也能種,藤可當菜,紅薯可做主食,人可吃,豬可食
或許紅薯不如水稻飽人,吃多了還放屁,據說長期只吃紅薯還會吃出一個“營養不良”之類的。可對于當下連吃都吃不飽的老百姓來說,什么叫“營養不良”
巨子范鄂表示從來就沒吃飽過,誰在乎那個
現在的重點是填飽肚子。
有填不飽肚子的人,也有填得飽肚子的,因此鎮上多了廁紙、鉛筆、筆記本、風扇這些東西豐富著老百姓的生活,也讓他們嘗到了一點生活的甜頭。
就是巨子范鄂自己,他用過柔軟的廁紙之后,就不想再用的廁籌。
關鍵是這東西還便宜,幾個雞蛋就夠他們家用好久了。
大明在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這到是。”范子淹無法反駁。
巨子范鄂又道“你知道這些書是誰給我的嗎”
“誰”
“崇親王妃。”
“她不會想用這些書來收買你吧”
“不,她用的是農學院的院長之位。她告訴我,未來書香院下面還會開設各個學院,其中有農學院,想要請我去做院子。”
范子淹驚喜“那這是好事情啊,爺爺你答應了沒有肯定答應啊,這種事情誰會拒絕爺爺不是一直盼著恢復農學往日光輝嗎,這可是大好機會。”
“但她還告訴我,她想要恢復的不只是農家,而是先秦時候的諸子百家。”
范子淹“”
等等,諸子百家
“我是送上門的第一塊招牌。我問她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她給了我這些書”巨子范鄂的視線重新落回了大明歷史、我是大明人,說道,“她說,以后但凡進書香院的人都要學這幾本書,只要他們學了這些,他們就是大明人,就再也不用擔心有人造大明的反了。”
“就賃幾本書”
“是思想,一個我是大明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
那天和孫子范子淹聊完,巨子范鄂又見了農學的其他人。
大家反應差不多,全部被巨子范鄂帶回來的令牌給震撼到了。原以為崇親王妃只是想要建一所比較大的書塾,召點能干的人幫她干活。
正好自家是學農的,雖說不一定可以重現往日光輝,但若能正大光明出現在人前,安安心心研究種地的事,也挺好的。
他們老了老了,眼睛一閉也就算了,可他們有子孫后代。
他們已經這個樣子了,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更加落魄無望。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