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之人。”
馮不行說著搖了搖頭。
“其實若是長信侯閑暇,在下倒是有幾個修行上的關隘,不知道君侯可有興致為我解惑”
蘇徹一時恍惚。
當年在山陰縣,還是這位馮公公手拿把攥的教了自家幾招運劍的劍式,湊成了當年的那點家底,如今居然反了過來,到時要找自己答疑解惑。
只是不知道這位登入五品已久的大貂珰找自己問什么。
“馮公,你我老相識,莫要這般打趣我,馮公有問,蘇某自當效勞。”
“我聽聞玄門法度,宇宙為一大周天,人身為一小周天,若是周天有缺,當做如何”
這
蘇徹也唯有組織一下語言。
的確,馮不行所說的乃是玄門最基本的法理之一,即人身為一小宇宙,與外界這個大宇宙彼此對應,因此玄門修行的一個根腳就在于肢體務必健全。
不然別人陰陽協調,六根具備,您這里陰陽不調,缺了個陽根,別看只差那三兩肉,差得可就多了。
這樣的身軀不要說是玄門,就是隔壁的光頭也不收。
就有佛經云“門不納黃門”,不僅不收太監,連天閹之類的天然殘缺都不收。雖說是“普度眾生”,卻是不度太監。所以說做人萬萬不可太監,不然當真是超脫無期。本世界佛家一樣有這樣的規矩。
所以說宇文睿修行玄門,他是北朝的太師,不是北朝的司禮監掌印。老蘇要想轉修玄門,曾經是的確不行,不過后來領悟了天人化生之理,這才算是有了可能。
只是老蘇卻終究不肯走出那一步,自然是有其考量,這就非蘇徹所能知曉了。
“馮公不修玄門,管這些做什么玄門的存思一路修行,的確是以人身為一小天地,天地為一大人身作為前提,可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法脈,修行陰神,然后轉化為陽神,這就是一脈。上古之時,外丹法昌盛,以外丹成就,也算是一脈。更何況我以為人身為一小天地,未必要做表面意識上的解讀。”
“哦”
馮不行也在其他修行人那里得到過類似的解讀,不過他既然以武道邁入五品境界,自然不類同那些人云亦云之輩,心里自有一桿尺在。
“其實不瞞三郎,我修行武道,以壯大血氣,養煉穴竅為入門,用的也是玄門觀想的路子。”
馮不行在路上隨口說著“既然周身皆有神明,則動臥之間自有偉力。”
這觀想體內神明,的確是玄門修行的正路。
不過借由穴竅,恐怕也與玄門的存思有不同之處。事實上玄門內各派的存思之法也各有不同。
譬如茅山派傳有“真靈業位圖”,其中各路神明皆是史上有名的人物,或者為真仙,或者為魔君,或者為帝王將相。而黃天道則是觀想周天星神,以周天星宿對應人身。神霄道則是以腦宮為九天應元府,內有天尊雷將。
“只是后來這條路漸漸走得不通,便走了別的路子。”
武道修行果然是不易。
蘇徹聽到馮不行如此敘述,心里也是隱隱有感。
武道之所以尚未如劍修一般開拓完畢,根底里還是在于除了低層次修行之時往往要借重玄門、佛門乃至魔門這幾家已經成熟的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對于天人九法更加高屋建瓴的表述。
譬如黃天道的太上六龍回日真訣、上古青帝的太乙東華玉書、佛門的三際劫經等等,這些修行法門不僅代表著一條通往超脫的通天大道,更代表著不同宗門在不同體系下對天人九法的闡釋。
可惜,武道修行即便是在中土發展到了現在,也沒有類似的東西出來。
“叔祖那邊就沒有什么提點呢”
馮不行自然是老蘇心腹之中的心腹,這才交托他烏云都這樣的精銳,而且更是在朝廷大小事務上充當了老蘇化身這樣的角色。
對于這樣的人物,老蘇想來也會有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