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第二波事件像約好了似得登場,來自于南云省宣傳部推廣曲目《彩云之南》。
“彩云之南歸去的地方,往事芬芳隨風飄揚,蝴蝶泉邊歌聲在流淌,瀘沽湖畔心仍蕩漾...”
仿佛一夜之間,南云瑰麗景色布滿華夏大地。
街頭巷尾多少夸張了點,但不管是動聽的歌詞旋律,還是細膩又不失張力的唱法,都使得這首歌以異乎尋常的速度走紅。
“葫蘆絲聲兒一出來,就是內味兒了!”
“沒文化不知道咋表達,沒去過南云,但聽了這歌兒,就覺得自己好像去過了一樣。”
“南云民間音樂元素運用,再加上大眾對南云的代表印象,孔雀、麗江、玉龍雪山、瀘沽湖、蝴蝶泉...有這感覺不奇怪。”
“心向往之,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我媽已經設置了手機鈴聲,[狗頭],新一代廣場舞預定。”
為什么會由官方推廣?網友的評論簡單明了的揭示著原因。
歌是好歌,但除非耳熟能詳的明星演唱,否則大多數人一般不會特意去特意關注創作者。
尤其這首歌還是由官方推廣的,一般來說都是“未知名”音樂人,起碼是在大眾中聲名不顯的那種未知名。所以在《彩云之南》流行開來的第一時間,人們并沒去關注詞曲演唱。
直到有人發現《天天向上》最新一期節目,又更新了不少花絮,其中一段,正是周南與劉華在候場時的互侃。
劉華“荒腔走板”的緝毒警察之歌固然“可笑”,但更可敬可愛,而周南的清唱彰顯藝術家功底的同時,還“暴露”了一個事實。
“臥槽?這不是《彩云之南》嗎!”
“這歌?周南寫的?”
大眾這才后知后覺的將注意力放到《彩云之南》歌曲創作演唱者身上去。
《彩云之南》歌名下方,赫然不起眼的標注著一行小字,詞曲:周南,演唱:周南。
“!”
“我就說聲音怎么這么熟悉,但唱法與他以前的歌不一樣,竟沒第一時間聯系到這上面去。”
“充滿了南云地方特色,聽不出來也不奇怪。”
“笑,咱周老師日常精分,唱法什么的,不提也罷。”
“周南不是寫民歌之類的嘛,這歌也算民歌?”
“不止民歌吧,你看《萬疆》,流行元素就挺明顯的,周老師畢竟年輕,藝術追求多元化也正常。”
“我覺得算是民歌,《彩云之南》結合了許多當地民間音樂,但又加入了現代音樂元素,一定要說的話,我愿稱之為新民歌。”
“我懷疑周警官有打卡強迫癥,之前不還有首推廣西廣的民歌《大地飛歌》來著,之后不會把咱華夏三十多個省都打一遍吧?”
“秀,這個可以有,各省宣傳部門可以安排起來了。”
“笑癱,周警官知道廣大網友給他立了個flag嗎?”
“......”
“后浪”加“前浪”,兩波浪潮下,不光《天天向上》該期播放量又竄了竄,連同周警官的介紹,也可以更新了,徹底從差大幾百萬的“近三千萬粉絲”,堂堂正正進化到三千多萬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