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李清竹道別蕭玉白后,就回家了,不過走的時候,心情也變的不一樣了,她也很直接的告訴蕭玉白自已心里有喜歡的人。
蕭玉白知道后就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道:“卿本佳人,無奈緣淺!”
蕭玉白對李清竹可謂是一見鐘情,上次相遇后便念念不忘,還特意安排這次機會相見,沒想到她對他無意,縱是有才,也不可能想要的都得到,知道她心有所屬,只好放手,不過他并不知道江司俊與她的關系,也不知道她的身份,也許某天他知道了,會覺的自已好笑的很。
邊關急報,北部金可汗部攜一隊人馬攻打邊境小城豎城,豎城淪陷,守城將領已被殺了,他們進城后一路燒殺搶擄,死傷數人,城中值錢的東西都被搶走了,一片慘境。
此事上報朝廷,皇上大怒,立馬召集眾人,商議一個對策,以面對金可汗的入侵。
朝廷上眾人都在議論紛紛,這個金可汗部這么多年都不曾敢出兵攻打,因為它以前是個弱小的部落,這個部落一直處于內訌之中,其子民也不多,一直被其它草原部落所欺負。自從這個新上位的金可汗都冷一托,就不一樣了,近兩年他先后收復了好幾個實力強勁的草原部落,實力大増,他為人雖有勇有謀,可是生性殘暴,到處殺人斂財,以此來增強自已的實力,沒想到現在猖獗到這個地步了。
朝上鎮國公上奏道:“金可汗此次來襲,必需給予重擊,他部實力日益壯大,此時給他一擊,他一定不敢南下,還望皇上下令派兵前去收復豎城,以彰顯我國威!”
戶部上奏道:“連年征戰和今年的天災國庫銀兩所剩不多,此戰還的速站速決,不過也的做兩手準備,適當提高稅賦,以充盈國庫。”
司徒譯也贊同這個觀點,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有錢財去備戰。
可二皇子卻站出來說道:“啟稟父皇,今年大災,很多地方都顆粒無收,百姓連飯都吃不起,現在增加稅賦,無疑是火上澆油,民怨四起,萬一趁這時造反,不是內憂外患,還是的慎重考慮,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江司俊站出來說到:“朝廷可以開通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流通,我們的絲綢茶葉,可以換取一些糧食和牲畜,這樣可以解決一些內需,百姓若都能吃上飯了,才會有力氣干活,才會百業興盛。”
皇上聽到后說:“這個主意不錯,可以考慮。”
司徒譯卻站出來反對說到:“如果開通貿易,勢必就會有我國和這些國家的交流,人員進出多了,就不容易管理,萬一有敵國的奸細混入,探得我國虛實,就更不好辦了。”
這說的也有些道理,開通貿易必然很多部門都得和別國有聯系,不好控制呀!
看來這些問題一直存在,只是沒有事端,大家都不愿提及,現在正需銀兩去打仗,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了,這沒有充足的糧草,勢必影響軍心,敵方勢頭正盛,如果此戰敗了,必然會引起這周圍其他國家來伐,確實讓人頭疼,江司俊也知道開通貿易互通并非上策,衡量利弊,這樣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只要制度嚴明,其實也不會有大問題的,但是誰也不愿承受這樣的風險,萬一哪個地方考慮不周,出現披露,還不如增加稅賦,直接了當,不過就是把百姓害慘了。不利于鞏固民心,怎么都不是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