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
“嗯,我已經到了。”
“抱歉,要稍微打亂一點你的計劃了,之前討論時說的其中一個選項根本就不該存在——那群閹人必須去死。”
“好的,我知道了,那就決定執行第二套方案。
“放心,我會盡力克制,過猶不及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我這次又不是一個人,實在不行,還可以讓她來給我降降溫,反正我又命令不了她。”
“有必要的話,我會拉你過來。”
“那就這樣。”
等袁滿收起終端,柯內莉亞問:“和魯路修聯絡?”
袁滿點頭:“是的,本來是想走一步看一步,兩頭下注看哪邊更合適,現在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柯內莉亞不懂:“兩頭?其中一邊我明白,實際上的代表大宦官,另一邊是?”
袁滿解釋:“革新派,也就是民眾的意愿,推翻腐朽的統治——把這群腐朽的舊勢力作為祭品,踩著他們的尸體迎來新生。”
“能夠做到嗎?雖然我沒有刻意關注這里的新聞,但也知道雖然反對的舊勢力的聲浪一直都有,但一直都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反應最大的印度地區一直遭到打壓,不得不向外尋求支援,C.C.還有紅月卡蓮駕駛的機體都應該來自那里。”
柯內莉亞的發言再次證明了她的出色。所謂不以政略見長是相對而言,作為布里塔尼亞最出色的皇女,她不可能不懂政治。
“你說得沒錯,紅蓮二式和月下確實是由來自印度的拉克夏塔團隊研發。”
既然被看出來了,袁滿也不隱瞞。
“但是,他們能打造出和布里塔尼亞精銳機型媲美的第七世代機,本身就能說明問題了。這種主力兵器的更新換代,你覺得只是單純用技術或者巧合能夠解決的嗎?”
柯內莉亞搖頭。
當然不可能。
任何一種軍備的革新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和資源的支撐,試問身為非主流的反對派,他們的資源是從哪里來的呢?
答案只有一個,印度活躍的反對派只是表面的旗幟,暗中的支持比表現出來的要多的多的多,多到能和三極最強的布里塔尼亞進行軍備上的競賽。
袁滿繼續說道:“聽過這樣一句話嗎?百沸之水,止于冰下。沸騰的水被一層薄冰封住的奇妙景象。沸水即是整個國家反對的情緒,薄冰則是外界看到的表象而已,只要在這個薄冰上鑿出一個洞,你覺得會發生什么?”
“整個冰層都會被不斷涌出的沸水融化,無法阻止。”柯內莉亞答道。
“正解。”
“你想過沒有,冰面融化之后,整個水面都會因為沸騰亂成一團,這個國家會走向何方?是迎來新生還是四分五裂?動亂的過程又會持續多久?”
**的根干也是根干,沒了樹根和軀干,大樹又將如何?
對于這個問題,袁滿已經有了答案。
“你說的是無序混亂的情況,如果有人能夠重新建立起秩序呢?好比查爾斯皇帝突然遇刺身亡,布里塔尼亞接下來會變成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