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他的道心,也是一種磨練。
若是容易得,便做等閑看,唯有下了苦功夫得來的知識,才會重視,才會珍惜。
這一坐!
就是七天七夜,全神貫注,不吃不喝,精讀了文經武典,這部書共有四十三萬字,用了這些時間,周燦記住了其中的全部內容。
但是很多地方,并沒有完全領悟通透,還需要慢慢的用心領悟。
文經武典幾乎就是儒道、道門的百科全書,包羅萬象,其中有著很多的術語。
若非是周燦借助至道學宮記下來很多的儒門經典、道門真經,這文經武典縱使放在眼前,也讀不通其中的內容,更不用說理解二字。
“這文經武典,不愧是漢高祖召集天下能人編撰而成的寶典,包羅萬象啊,我雖然記住了其中的內容,可是還需要慢慢的參悟真意。”
把手中的文經武典物歸原處。
周燦取了一支筆,一張紙,心道,“我從定軍侯府得了這樣的造化,必須得付出點什么,不然的話,我心難安啊。”
“不如留下一首戰詩詞,由此戰詩詞,也能夠增加一些定軍侯府的防護能力。”
想了又想。
終于是提筆寫了下來,這一首詩,周燦在心中醞釀了良久,雖然不是他創,可是其中的真意,已經領悟。
此時寫來,一氣呵成,如同銀河落九天,氣勢磅礴無匹。
墨香充盈書房,筆下隱隱生輝,更是有著戰鼓、刀槍劍戟碰撞的聲音響起。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斗兵稀。當恩遇恒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詩意在慨嘆征戰之苦,譴責將領驕傲輕敵,荒失職,造成戰爭失利,使戰士受到極大痛苦和犧牲,反映了士兵與將領之間苦樂不同,莊嚴與荒迥異的現實。
詩雖敘寫邊戰,但重點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諷刺和憤恨不恤戰士的將領。
同時,也寫出了為國御敵之辛勤。
主題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壯。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
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句一成,異象沖天,一字千斤重,飄在書桌上面,這樣的異象,當即驚動了定軍侯府,紛紛驚呼。
“難道咱們家族中,有人參悟了無上儒道,這樣的異象,就算是大儒成書,也不見得出現啊。”
很多人,齊齊都朝著書房涌來。
周燦看見了這景,臉上微微帶著一笑,隱去了形。
“我借閱了定軍侯府的文經武典,參悟了其中的皇天升龍道,使我的太上無極混元道訣更進一步,這文寶,我便贈送給定軍侯府,也算是一場因果。”
“皇天升龍道也是融百家于一爐,和我的太上無極混元道訣有著相似之處,都是隨著知識、見識的增加為威能更勝啊。”
“待我完全把兩門秘法融合在一起,不知道會出現怎樣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