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歷歷在目。
時隔十多年,依舊清晰如畫,浮現心田。
把心中雜念斬去。
周桐心道,“書籍上說,人死的時候,往往會在腦海中回放畢生的經歷,哪怕是出生時候的情景,也能夠歷歷在目,如掌觀紋。
現在,我儒門還沒有和輪回天墟開戰,我就回想往事,心有雜念,難道說,這一次儒門劫數將會難以避免,甚至會隨著和輪回天墟開戰而導致儒門自此走向沒落了嗎?”
對于未來,他也是一無所知,縱使把推度書修行到了極高深境界的清微先生,也只是大致的推演出來,儒門未來有大劫。
至于劫數是何,何時發生,也是一無所知,唯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然而劫數來臨,是無法退避的,只能迎面而上,要么浴火重生,要么死無葬身之地,沒有其他的路可選,避無可避。
“各位,你們怎么看,這件事,咱們該如何處理,大家各抒己見,共度儒門大劫,只要咱們齊心協力,沒有什么事情是我們儒門做不到的。
要對儒門有信心,我們儒門立教無數年,扶龍庭,治萬民,積功累德,享受天地大運,氣數絕不會泯滅。”
在座的幾位大儒個個點頭,確實如此,世間大派,唯有儒門時時刻刻在世間積功累德,而且是每一個讀書人,都以匡扶社稷,造福天下為己任。
無盡歲月中,早已經為儒門積累了無盡氣運,但是也幾乎是與此同時,也積累了無盡的業力,業力凝聚之后,會化作紅蓮業火燃盡儒門氣運,最終使儒門化為灰燼。
但是有關這一點,周桐并沒有說,一旦說出來,他也擔心儒門會瞬息中分崩離析,人心散盡。
“周師,儒門劫數尚未可知,這一點,暫且不說。
我們儒門教義,就是上扶君王,下領萬民,造福天地,無愧于心,這一次朝中文武大臣六十六人死于非命,我們就應該出頭。
何況,這些人中,還有著不少都是我們儒門中人,他們不能白死,縱使是輪回天墟有能如何?
殺身成仁,舍身取義,我們儒門自古多英雄豪杰,從來不怕死,從容就義,慷慨赴死又能如何?
千古艱難惟一死,死猶不懼,何懼輪回天墟!
請周師盡管下令,我等愿意查知緣故,若是輪回天墟的人動手,我們愿意用我們的熱血灑入天墟,斬殺邪魔。
若是儒門因此遭劫,那是天意注定,合蓋覆滅,我們心無愧,自有正氣在天地人間,太史令會在時光的長河中記載這一切。
俯仰天地,儒門無愧。”
“好,水鏡先生說的不錯,儒門做事,俯仰天地,問心無愧,絕不會前怕狼后怕虎,死又如何?
自帝鄉關閉,長生路斷,世間再無不朽物質,誰曾成仙,誰曾得道,縱使絕代紅顏,難逃一死,縱使蓋世帝王,終成杯土,死有重于泰山,也有輕于鴻毛,人生在世,一死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周師,想讓我們如何做,盡管下令,儒門中,沒有孬種,都是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