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小小的港口、海島城鎮被迷霧海的濤聲層疊圍繞,時刻都能聽到來自這片遼闊海域的呼氣與吐息。
某個狹窄濕冷的昏暗房間內,一名青年男性正叼著根沒有點燃的劣質卷煙,靠坐在硬板床頭望著窗外的風燈出神,安靜得就如同一尊海巖鑄就的雕塑。
夜晚,這座名為波勒龐的海港城市街頭清晰可見人們在屋外掛起的一盞盞煤油風燈,點點明亮的燈火在狂躁的海風中屹立不滅,形若星光。
據稱這是波勒龐港當地的一種特殊習俗,每逢天氣尚好的夜晚,家中有人安睡的屋外就要掛起造型獨特的防風油燈,以庇護人們這一晚的睡眠不受侵擾。
至于不按這一習俗來做具體會遇到怎樣的侵擾,島民們對此各有說法,多年以來從未得出過統一的結論。
有的島民認為,在屋外掛煤油風燈的習俗是為了引導那些死在海上的亡魂,為了讓他們在迷霧中找到歸去的路,警示他們不要進入活人居住的屋中。
當然也有的人堅信,掛起風燈的理由并非出于毫無根據的迷信,而是更為講究科學原理的理論迷霧海上常年都有或濃或淡的霧氣彌漫,就連地理位置只在迷霧海邊緣的奧拉德克群島也時常會籠罩于從海面上飄來的霧中,夜間在屋外點燈是為了便于行人辨識方向。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在身為前代罰者的埃里克沃登眼中根本無關緊要。
魯恩是個遠比這種落后島嶼地區要先進太多的國家,廷根市街邊每隔五十米就有安設煤氣路燈,每當夜晚來臨,就有手持長桿的點燈人走上街道,去燃起那一盞盞遠比煤油燈與蠟燭明亮得多的照明設備,讓城市逐漸染上暖色的光芒
當然,這是僅限于富人區才能見到的景象。
在貧民區、在遠離主干道的陰暗小巷、在臟污囤積的城市角落,只有晴朗的夜間才可見緋紅之月的淡淡光輝照在那些藏于黑暗中的身影上,照亮了那一張張面黃肌瘦的臉龐,和一具具長期得不到充足營養保障的瘦弱身軀。
在這一點上,自詡強大的魯恩王國,與這個落后得仿佛還停留在上世紀的群島地區,看似也無太多區別。
不,區別還是有的。
今天是埃里克過上新生活的第三十五天,也是他停止向主祈禱的第三十五天。
與之前的三十四個日夜同樣,他并未遭受神罰。
沒有突兀劈下的驚雷,沒有將背叛者卷入海中的驚濤,就連雨滴都沒下過幾點。
這或許是風暴之主的寬容,也可能只是單純不在意區區一名普通代罰者的改信,總之結果令人氣餒而釋懷,卻也讓他真正接受了自己、認知到了自己如今的定位。
他將祈禱與靈魂獻給那位深海之女,成為了她不,祂行走在陸上的信徒。
而祂也的確兌現了承諾,達成了他的愿望,盡管是以一種不通人情的方式。
埃里克知道他已經回不去了,于是近乎自暴自棄地接受了深海之女的意志,于最靠近迷霧海入口的波勒龐港棲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