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收攏了一批歸化的蒙人,摻雜到軍隊中。到了朱祁鎮在位的時候,蒙人已經是各處屯所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了。
我朝太祖是以武立國的,后世子孫大多效仿,直到土木堡之變之后,朱祁鎮這些年經歷了不少痛苦,然后就出現了崇文的情況,武將的地位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看起來沒什么聯系的兩回事,在這兒能接上。
打孩子這件事兒吧,打親生的孩子,打得再狠吧,鄰居看著,也就說讓你輕點,別把孩子打壞了。要是打的不是親生的孩子,甭管是誰的錯啊,別人看著都會尋思說,這個后爹、后媽真不靠譜,要是自己的孩子,肯定不舍得打,就逮著這個不是親生的打,真不是個東西。
不是親兒子,能委以重任,算是不錯了,可是吧,對人家還沒那么好。都不用誰在邊上煽風點火,弄個什么誤會出來,怎么他都會有點意見的吧。
事兒就是這么來的,靠近寧夏固原那兒就有一伙騎兵,不太服管教。他們倒不是要造反什么的,就是說對于自己的處境,不是很滿意。他們呢,又不說造反什么的,也沒有什么牢騷怪話,就是盯著營中的漢人士兵,整天給他們找麻煩。
沒辦法,人家官職在那兒呢,想挑毛病,誰還沒點毛病了。營中的漢人,不論官職大小,算是被“軍法”給懲治了個遍,說是“叫苦不迭”,那都算是輕松的說法了。偏偏呢,那些蒙人多少還占著理,這事兒沒法由朱祁鎮或者兵部出來調停,最多就說“罪不至此,手下留情”。
這管個什么用?
這幫蒙人做的事兒,讓其他兵營的蒙人看在眼里了,也都打算效仿,為自己爭來他們認為合理的待遇。
軍法是不允許他們私下聯絡了,發現了就是重罪。偏偏他們都不用聯系,都保持著不錯的默契,朝廷也就沒有辦法大肆干預。萬一這些蒙人集體作亂,那可就不好收場了。
朱祁鎮在一籌莫展之際,喬喬說,可以請一些能人異士,裝作士兵,來打壓一下蒙人的囂張氣焰。
要是漢人軍官的話,大家都臉熟,一看就知道是朝廷有意打壓,說不定會適得其反。尋常士兵的話,能力又不足。想來想去,就只有武林中人能有這種能力了。
武林中人,不管功夫高低,都不是很給朝廷面子。愿意聽命的那種,手段還不一定比尋常士兵好呢。起碼士兵還有專門的訓練,不是那種散兵游勇就可以冒充的。
在喬喬的建議下,朱祁鎮決定請我們去,幫他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就這么把我們給賣了?”
“話可不能這么說……”
“那我怎么說話合適呢?”
“權當幫我一個忙,給我一個面子,無論你們要什么,我都可以替陛下同意。”
“你就指望你的面子這么好使?還無論要什么都能滿足,我就怕我要的,你們給不起。”
我尋思,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幫姬延完成他的目標,拉扯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利益最大化。
“有一位仙長,在我來的時候,給我一張紙條,說是你看完之后,就一定會同意的。”
“拿來我看。”
三奇子寫的,正面寫“登天道”,背面寫“殺滿四”。
這么說,三奇子是打算用登天道來交換我們出手了?那這個是合適的交易。
“我接下了,何時出發。”
“請上轎。”
“上什么轎,我既不是文官,也不是大小姐,把馬牽來。”
喬喬牽來一匹高頭大馬:“原來那匹馬老死了,只找回了馬鞍。”
看著熟悉的馬鞍:“你也回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