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河渭星上2個主基地,一個在建主基地,40個次級基地,252個小型采集點,84組探索隊均無異常報告。降落在地面的主引擎反應堆使用率達到35%,運轉穩定,核心溫度可控,無異常。船員人數共貳萬貳千零五十五人,河渭星基地船員人數19530,夸父號船員2525人,計劃156天后向地面運送預備役船員199人……”副司令子超按照程序向總司令肅鎮匯報地面細胞基地上一階段情況。
細胞基地是夸父立足外太空的基礎,也是人類第一次在離太陽系如此之遠的地方進行的首次實踐。尤其是在這片沒有沒有恒星照耀的地方,所有以前的實驗之中的經驗都沒辦法作為參考。
細胞基地之所以以細胞命名,就是因為基地從幼小到成熟到強大的過程類似于地球生命體細胞的自我復制一樣。
就像人體一樣,大部分細胞的dna中都有構成人體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細胞存在,這個細胞所攜帶的遺傳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就可以增值成為一個人類的整體。
這種以細胞為基礎的生命存在方式是地球生命在幾十億年的進化中,得到的最有效的方式。
夸父飛船中也有三套同樣的設備,每套設備都像細胞那樣,中央核心中儲存著人類為夸父計劃精心設計的全部數據。此外,還有包括一定數量和種類的基礎材料,獨立能源系統、智能處理器生產、小型的材料冶煉、元素提煉、零件成型等必要的基礎綜合設備,當然配備足夠數量的自我復制的綜合機器人。
這套設備到達目標地點以后,首先消耗自身的能源和材料,通過機器人的協助,自我復制幾套同樣的設備系統。此后,機器人自動尋找必要的資源,建造各種等級和類型的資源開采點,擴大資源尋找和對基地的供給能力。
當資源供給達到穩定數量以后,基礎設備繼續自我復制和擴建,增加自身的生產能力,為建造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人類生存基地級做準備。
當基地升級至頂級,科技塔全面完善以后,會繼續不斷進行自我復制,并依托主基地向外部區域擴展,最終對全星球適宜地區進行全面改造。
這套系統設計雖然足夠高效、合理,但是也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對其他星球的地表元素組成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目標星球或者是降落地點一定范圍內,不滿足細胞設備內預先設定的資源組成、分布、開采等條件。細胞設備不能得到足夠數量和種類的材料,哪怕只少一兩種,細胞設備都不可能完成大量的自我復制、增值、最終成為人類可以生存發展基地的結果。
這個看似簡單的條件,在宇宙這個廣大的空間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天體,但是人類可以設置智能系統判斷條件。
細胞復制也有失敗的時候,這套設備也是如此。在進行自我復制時,往往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未知因素,產生部分設備和功能不能正常運轉的情況。
基地建設初期階段,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夸父來調節。一旦到了中后期,夸父資源已經遠遠不能完成對基地的“給養”,這些階段就需要大量的細胞設備進行互補。只要有足夠數量的細胞設備,總體生產供給能力就不會讓基地擴建發生停滯狀態。
細胞基地在第一、二階段的建設非常重要,二在如此重要的會議之中,坐在首位的肅鎮這時候表情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子超所說的那些情況他幾乎都可以在指揮系統上實時看到,基本上和現在聽到的一樣。如果有意外的情況,相信無論是通過系統,還是主要管理者都會第一時間向他匯報,不會等到這次例會。
肅鎮的眼神時不時有些恍惚,這段時間其實有另外一些事情困擾著他,那就是很長時間一直余波不斷的回路計劃。
自從總司令部宣布對夸父實行全軍事化管理,并即時取消了三分之一提案制度之后,立刻引發了部分船員的不滿,這種情況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