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未被發送的消息還留在那。
“好啊,可是我不想出去了,你上來嗎,說說話。”
......
人生總是充滿巧合,當然,這也未必要被稱為巧合,多的應是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只是對于余啟明,或者是林佳藝這樣的人來講,莫名更是像是一種可笑的東西。
它并無法讓二人靠近,反而愈發疏遠了些。
那晚過后,二人表面上好似是回到了之前的狀態,可心底里誰都知道,若是有些話不說出來,終將成為二人的隔閡。
然而可笑的是,太過相像有時候也并非是一件好事,縱然兩個人都互相了解,可太過相像的心底的那份微薄的安全感卻都不敢讓任何一人輕易與對方靠近。
就像是求偶季節的動物,不知對方是否已經將自己視作儲備食物。
而在詭屋這樣一個地方,這種情況也就更嚴重了一些。
連后來回到詭屋的許言都似乎察覺到了林佳藝與余啟明之間的變化。
只是感情這種事,旁觀者哪來的說清段明的立場。
況且,余啟明也并沒有足夠的機會來思考這件事,他和林佳藝獨處的時間并不多,他也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忙。
如果只是一些詭屋之外的資料的話,如今的余啟明就算是不依靠林佳藝或者是其他的住戶也同樣能夠搞得到。
大約用了四五天的時間,他就已經找到了很多兩年前的線索。
新聞報導、福東市官方網站的通告、警方留下的或許只是用來“安撫民心”的記錄,這些東西,此刻就擺在余啟明身
(本章未完,請翻頁)
前的桌子上。
雖然大多不過是只言片語,或者是故意引導性的言論而已,不過這一次,通過這些資料,他也大致能夠了解到事情的全貌。
正如那日的女生所說,當初的事情正是發生在兩年之前,若是準確一點的時間,則是在兩年前的7月份,7越23號。
學生畢業季的時候。
據新聞報道,兩年前七月二十三日晚6點左右,一名顧客在一間名為“劉記炸品店”的店鋪中,吃到了一根類似人的手指的食物。
然后,這人報了警。
警方通過調查取證化驗,證實其的確是一根女性的手指,按照其發育程度也大小來看,應是屬于一名大約三十歲左右的女性。
只是,警方給出的報告單到此也就結束了。
可笑么?或許是。
按照余啟明得到的資料來看,當時的調查大約維持了一個星期左右。
畢竟屬于人的手指,這極有可能是出現了謀殺案。
然而,在警方走訪調查之后,卻發現附近近期沒有出現任何的失蹤案件。
而在店鋪的原材料之中,包括之前飯店留下的食物垃圾,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其他的人的肢體部位。
不過這畢竟有可能是一宗殺人拋尸案,警方甚至調查了產品供應鏈的上一方,但也同樣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
于是,案件也就這樣草草地了結了,一根手指,誰也不能保證真的是有人死在了店鋪之中。
包括余啟明在后來的其他的一些資料,比如報紙、電子新聞、私人的網絡用戶等大多也是這類的猜想。
不過這一次,余啟明卻是發現了不同。
他找到了當時警方或者是政府給出的全市通告,上面的內容其實就不用多說了,大體都是類似的內容。
而從這其中,余啟明卻察覺到了不一樣的信息。
報告的描述,到處都充斥了一個意思——息事寧人。
他本就懷疑受到襲擊的是詭屋的住戶,當然,他甚至都已經愈發懷疑是否是自己想到的那個人,也只有這樣,才不會有人口失蹤的情況納入到打中的視野之中。
而這息事寧人、模棱兩可的態度,更加讓他確信,警方做出這類報告的原因只有一個。
詭屋有人利用的詭屋的力量,將這件事壓下來了。
雖不愿相信,但余啟明感覺自己隱隱找到了什么重要的線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