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情形,在各州各地不斷地上演著,人們腦海里反復不斷地呈現出這樣的話語:
“快去樂浪郡吧,那里有屋住,有地種,有飯吃!哪怕路途在遙遠,那里也不會存在饑餓和瘟疫。”
至此樂浪郡內每天都有大量的難民涌入,少到數百,多則達到萬余人,后續的趨勢數量也會是越來越多。
因為初到的難民,真的看到了楚風的兌現。
他們不管吃的如何,但每天都能管飽,如果想要新房子,就要幫助官府去建設。
如果想要良田,就會按人口分配,如果家中有人參了軍,那么恭喜你,你會比沒有軍人的家中多上十畝地。
大伙們自然是喜出望外,甩開膀子拼命的干,而且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樂浪郡在他們眼中就是世外桃園,這里沒有了地主的欺壓和奴役。
原有的地主跑沒了,所以土地被重歸楚王所有,還不用花上一個銅子。
楚王在他們心中就是明君,在他管轄下的地方官員,沒有人敢貪贓枉法,因為他制
(本章未完,請翻頁)
訂嚴厲的法律,同時給這些官員以高額的俸祿。
正是所謂的高薪養那什么,讓官員覺得自己的俸祿,遠高于其它州的同僚不說,甚至他高上數品的官員也沒他收入多。
自然就不會做一些丟官罷職,甚至沒了性命的事!
所以縣令等官員們,一改原有的惡俗風氣,反而替百姓們專心辦起事來,辦得越快越好,有了百姓的好評后,他們就會升官加薪,這便是楚風設立的升官規則。
一切的破而后立,都在朝著好的方向前進著。
只是楚風現在沒有錢,通通打上白條,但是他的信譽好,對普通百姓都能一言九鼎,何況他們了,所以很少有人懷疑過自己的王。
隨著樂浪郡和楚王的名聲越來越大,幾乎六成以上的難民都跑來了,而較遠處的難民,正一路上吃糠咽菜,追星趕月的往此地趕來。
整整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樂浪郡就來了一百多萬的難民,這遠遠超過了楚風和賈詡心中所料,自然糧食成了最焦急的事情。
好在這個時候,趙云派出的收購糧隊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往回運糧,極大解決了楚風的難關。
同時樂浪郡的秋收也開始了,但是糧食卻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三的產量。
只因公孫贊破壞太嚴重了,耽誤了補種時期,只能勉強選擇一些生長期短又能飽肚的農作物,比如土豆等。
好在這類的收成彌補了虧空,勉強讓樂浪郡近二百萬的百姓有了過冬天的食物。
除了難民選擇了樂浪郡,那各州各府的居民們的內心也開始有些萌動了。
他們陸續收到了遠在它鄉親人們的書信,信里面無不夸贊著這里的自由與美好。
于是一些人開始賤賣了自己的家產后上路了,有一個人帶動離開了戀戀不舍的故土,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演變到最后,甚至一個鄉村里已經人去屋空,獨有地主老財一家人在門口發著愣,他是拿到了所有最好田產,可是面臨著無人耕種的局面。
沒有了大量佃戶,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