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損失了約三十萬的軍隊,繳獲的糧草輜重及軍械更是不計其數。
這場戰爭之后,楚軍收獲得不止是勝利,更是大量的錢糧,連賈詡過后也是輕笑不止。
戰爭雖然在楚國的眼中只是稍告一段落,但讓人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公孫贊率部去支援的途中,卻意外的消失了行蹤。
這讓被押送王險城途中的伊夷模和利得魯汗知曉后,立即破口大罵不止。
公孫贊哪怕派人告知一下這倆位援軍被殲滅的事情,讓聯軍能夠及時撤退的話,完全不至于落到這樣的結果,所以他們恨公孫贊要遠勝過楚軍。
而且從始至終公孫贊只是輕松畫了一個大餅,便讓這兩個本有著無上王位的家伙,深陷囹圄。
征戰在外的楚風,也是處于春風得意之中,不光擊潰了涿郡的來犯之敵,更是挽救了數十萬處于戰火之中的百姓。
接著馬不停蹄的楚軍,又及時支援到了苦戰于廣陽郡的官兵,讓其免于覆沒于黃巾軍的鐵蹄之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雙方聯合之下,又于城下數次與黃巾軍的交戰,如有神助的楚軍,幾乎在只陣亡了三千多重騎兵的情況下,又一舉擊敗了近十萬兵力的黃巾軍,讓楚風一時風頭無人能及。
事后讓朝廷負責北征的中郎將盧植大為贊賞,不光讓他免受張角前后夾擊的惡果,還在持續作戰中一舉擊敗了對方。
盧植聯合皇甫嵩、朱懏等人聯名保舉功績卓著的楚風,他們在奏折中寫道:
“楚王身為郡國之首,實乃一代英杰,先是郡內擊敗高句麗、東濊與漢賊公孫贊的數十萬聯軍入侵,此是民族的英雄.”
“其二,他棄內憂于不顧,又率眾大破涿郡、廣陽等地黃巾軍,有效地牽制及消滅了叛軍的主力,希望朝廷能夠大加封賞,以振天國之聲望,萬眾之民心......”
當奏折在漢靈帝手中翻閱了數遍,卻想不起這個郡國楚國為何人。
實在是不怪皇帝貴人多忘事,只因這些年來,又有無數的人捐贈了大量金錢,獲取了無數官職。
他哪里還記得,扔著遍遠之地的樂浪郡中,還有個楚王的存在。
好在心知肚明的張讓,不曾忘卻這名在外的棋子,連忙也替其說了不少好話。
加上又有這么多的朝廷重臣大加舉薦,漢靈帝即使想給楚風一個虛名,卻不知如何封賞才好。
這讓一旁的張讓也有些犯難,實因楚風的身份實在是不同,他是大漢的附屬國之一,如果提拔什么征北將軍之類的官職,卻有些不對路數,這畢竟是大漢內屬的官職。
其實在張讓的心里面,又不想讓楚風崛起的太快,這樣很容易讓他失去掌控。
他聯想到整個遼東、玄莬郡都處于外夷的窺視之中,必然日后戰火不停,紛爭不斷。
不如這樣......
張讓心中有了計較后,便讓漢靈帝正經八百地,又重新加封了他楚王的稱號。
(書友若覺得還入法眼,請別忘記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