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朗杰被送回住處,有士兵專門精心護理。醫者又來了幾次,對他的周身傷勢,進行了仔細地檢查。
確認沒有什么嚴重的燒灼傷勢,醫者安慰了仲朗杰后,再去向乞力徐稟報。
其他回歸的眾將,也先后三三兩兩地前來探看。對此,已經略有恢復的仲朗杰,連連施禮道謝。
回到伏俟城的乞力徐,在大帳中聽到醫者的回報后,心里稍微安定下來。
人,是永遠無法滿足內心需求的。
開始是不放心以仲朗杰為首的被俘兵將,乞力徐不惜以火焚的方式,試探仲朗杰,以及眾將的反應。
見到仲朗杰至死都表示對大蕃的忠誠,乞力徐后悔不已。
現在,仲朗杰逐漸康復,乞力徐再有疑慮重重。的確,他籌劃的是一場大戰。
對于這場戰斗,乞力徐的規劃是首先盡可能多地殺戮唐人兵將,以報前次幾乎被俘的羞辱。更還有接連兩次大敗之下,許多蕃人兵將,包括大將龍本佳巴的陣亡。
其次,他就要搶掠盡可能多的,唐地的牛羊駝馬以及唐人兵民,將他們都永久地留在蕃地。
最后,他甚至想要進攻涼州,與崔希逸當面會一會。或許,進到涼州城里面逛一圈,狠狠地搶掠一番,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不過,對于長期占領涼州,乞力徐也是不敢做這個奢望的。畢竟,此時的大唐正是強盛。涼州周邊的唐人兵將,也是人數眾多。
如果占據涼州而不撤退的話,別說蕃人兵將或許會生出水土不服的瘟疫,更可能被反擊的唐人包了一頓“水餃”。
總之,涼州城,最起碼涼州城下,乞力徐是很想走一遭的。真要是達成心愿,哼!崔希逸的河西節度使,肯定是做不成了!
這樣,現在基本處于戴罪立功狀態的乞力徐,也就算是“扳回一局”!
可是,這個計劃里面,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分歧。
想要盡可能多地擄掠牛羊駝馬,蕃兵就應該沿著大斗拔谷北上焉支山。因為那里才是唐人集中飼養牲畜的牧場。
而如果想要羞辱崔希逸,就只能沿著張掖川北上直擊涼州。
這兩條道路之間相距甚遠,蕃人兵馬再多,也不能犯下兵家大忌:設立兩個同等重要的目標,試圖以兩面同等配置的兵力,進行攻擊。
這首先取決于蕃人在數量上,遠遠不及唐人兵馬眾多。而戰斗最講集中優勢兵力,對敵方予以沉重打擊。
如此看來,乞力徐只能選擇這兩個戰略中的一個。也就是說,無論蕃人準備了多久,準備了多少人馬,也只能進攻一個目標,達成一個心愿。
選擇哪個呢?
從可能的收益角度而言,當然是沿著大斗拔谷方向北進,這是蕃人多次得手的通道。
以往,蕃人沿著這條道路,一路風卷殘云一般,襲掠了處于大斗拔谷北端的甘州,收獲頗豐——當然也有失敗的時候,但畢竟比較有把握。
如果從兩邊的威勢此消彼長的角度考慮,那就應該從張掖川這條距離涼州很近便的道路,進攻涼州!這樣,定會使得大唐上下震動,也可以多殺傷唐人兵將。
乞力徐目前,對于這兩個不能同時進行的進攻方向,心中很是猶豫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