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博恒接過一名胡族侍衛遞來的酒漿,心中暗自吃驚。
他不是為自己死而復生,而是為了眼前這人。因為阿布思在大漠的威名,近幾年已經鵲起。
阿布思,堪稱是一代梟雄。他通過聯姻與征戰,合并了同羅與仆固兩族。再因為所處的西域頗為動蕩,他就帶著十余萬族人,從數千里之外的西域,輾轉來到唐境北方的草原大漠。
這樣的梟雄,此時與宋通相談甚歡。除了宋通的能言善辯和勇猛之余,就是阿布思的心胸坦蕩了。
這樣想著,阿史那博恒連忙與阿布思、宋通,一起喝盡了碗中酒。
重新坐下,三人說了一些各自的經歷,阿布思就笑著對宋通說道:“宋將軍既然身負和番使之任,阿布思當然應該全力支持。”
阿布思膽略超人、生性強悍,野心也甚大。西域雖然爭斗不斷,但他知道,因為大唐有重兵陳放在西域,自己想要在西域大展宏圖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就帶著族人,以避開西域爭斗和到這邊來更加能夠得到糧食等原因,率領族人前來。
到達之后,阿布思感到對自己的決策很滿意:東突厥的實力已經衰弱;從唐境逃出去的回紇族領袖骨力裴羅,既西擊黠戛斯人,又東抗突厥人,已經打出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突厥人、回紇人、黠戛斯人,這三方的實力相差不多,彼此或戰或和,爭斗不斷。
這樣紛亂的局面,對于阿布思而言是最有利的:可以讓他左右逢源地逐漸壯大起來。
事如己愿。他覺得自己統率的十余萬族人,在這片草原大漠中占據的地盤,也越來越大。
有阿布思的部伍,回紇人不能南下。突厥人實力稍強,可是內部紛爭不斷。對于阿布思明里暗里地擴大地盤,也只能是剿撫并用。
黠戛斯人更不用說了。他們被回紇人擋在北面,不時地相互廝殺。
就此,阿布思很是得意。他認為黠戛斯人和回紇人,都不能成就什么大事,只有他才能在日后霸居大漠。
因此,他在四處搶占空地的同時,再等待時機,想要在突厥內部引發爭斗,從而使得自己的實力能夠達到烏德鞬山的突厥汗庭。
現在,他率隊進行小規模的巡視、擄掠,恰巧遭遇了宋通一行。對于唐兵,阿布思肯定是不敢,也不想立即招惹。
但他手下的那兩名百夫長,卻犯了蠻勁,結果身死當場。
親眼見到此狀,阿布思當然惱怒地,想要全殲這兩千余名疲弱的唐兵。
可是宋通和阿史那博恒這兩人的勇武,再加上畢竟唐兵人數占多,阿布思也就猶豫了。
另外,即便殺死這些唐兵,也未必能保證這事不被唐境的人偵察到。
如果被唐人得知,阿布思知道,自己肯定是不能抵敵的。最好的結果,也是他帶著族人逃得遠遠的。
這樣的后果,阿布思不能接受。
而死掉兩名莽撞的手下,再允諾送出兩百名武士,卻能和這兩千名唐兵成為朋友,他認為這是極其劃算的。